智慧停车:向空中要空间

2016-09-23信息快讯网

 

近570万辆汽车,280万个车位,停车难问题困扰着北京的车主,也给城市管理出了一道难题。

一位家住方庄的车主曾因回家稍晚,不得不把车停到2公里外的地方,然后步行20多分钟回家。始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的方庄,是当时亚洲最大的住宅区,但按当时的住宅标准,所有小区都没有规划车位。随着北京“跑步”进入汽车社会,20年前“高大上”的方庄,成了停车难重灾区。上千户居民共用一二百个车位,路边停车成为常态。

在古老的四合院保护区,稍宽一点的胡同停满了居民的私家车,留出的通道往往仅容小型汽车通行。有危重病人时,救护车只能停在胡同口,医护人员扛着担架飞奔。

近日,北京在首钢园区建设了全国首个静态交通研发示范基地,推出13种类型、用途各异的立体车库,在鼓励单位停车场向居民错时开放,通过互联网共享停车资源、挖掘停车资源潜力的同时,尝试以科技手段开拓停车空间。

13款立体车库满足多种停车需求

进首钢总部大门不远,一片十余亩的空地上,矗立着13款形态各异的钢结构设施,大者占地数百平方米、4层楼高,小者如同一辆叉车。

首钢城运控股有限公司常务副总经理杨树彬说,这些停车设施是他们根据居民小区、医院、公园绿地、学校、商业中心、交通枢纽等不同场地的停车需求特点分别设计研发制作的,既有适合小区原有停车场、地下车库净高仅需2.9米就可以改造成二层停车位的设备,也有借鉴摩天轮原理把车挂起来停的垂直循环设备,只占用两个普通地面停车位的面积,最多可“挂”18辆汽车。而占地仅800余平方米的圆形智能塔式停车库由内外均可停车的两圈环状停车位组成,车辆开到指定位置后由电脑控制的升降机和智能搬运器快捷地自动运送至车位,每层可停30多辆车。

首钢城运控股公司介绍,从技术可行性来说,这样的停车楼可以建到50层,但考虑到存车取车的使用效率,一般以20层、600个车位的配置最为经济适用。

静态交通示范基地里最显眼的,是一处4层楼高、占地近千平方米的钢结构设施,这是专门为公交车开发的专用立体停车库。这是首钢研发的国内首例投入使用的大型公交车智能立体车库,集合了公交车存取、光伏发电系统、修车及自动洗车系统、有线及无线充电系统、公交智能调度系统、储能系统等多种功能,这样一个单元最多可停放12米长的公交车38辆。目前北京的小营、方庄、吴家村等公交场站已确定要建造这样的车库。首钢城运公司负责人说:“以方庄场站为例,日常停放公交车需求近300辆,但1.7万平方米的停车场去除修车、加油加气、办公等场地,仅能停放90多辆车,其余只得停在马路上。现在只需要8个这样的单元就能全部解决300辆公交车的停放问题。”这种公交车智能立体车库存取一次车需要4分钟,通过电脑合理安排车位,串联若干个单元,即可满足一个场站在发车高峰时不到一分钟发出一辆车的特殊需求。

智能停车系统方便又快捷

北京静态交通示范基地推出的多种大型停车设施,不仅仅是建筑空间+机械设备,还利用了机器人、互联网、手机App等新技术手段,空间利用率更高、停车更方便、取车更快捷。

首钢总部办公楼一处停车场原来只有26个车位,如今在原地建了一栋6层平面移动式智能立体车库,车位增加到近200个,还在首层和二层配置了20个充电桩和分时租赁新能源电动车,可同时为社会提供充电和车辆租赁服务。一位首钢员工说,这个车库完全改变了开车人进车库、找车位、倒车、入位的停车方式。他只要把车开到指定的车库入口,停车、息火、锁车,十几秒钟就可以离开了,其余的工作由智能停车系统自行完成。

一座标着“AGV”三个醒目字母的钢结构建筑占据了静态交通示范基地的显著位置,这是城运控股公司下属的机器人科技公司研发的“AGV停车机器人”智能停车系统。据介绍,机器人可以像搬运货物一样搬运汽车,并可运用先进的光电导航技术自动行走、原地旋转,同样面积,可比人工停车入位多停放30%左右的车辆,并能实现预约取车。这套系统即将入驻北京某区政府和首都新机场停车楼。

在现有的智能停车楼基础上,他们还研发出了“慧停车”智能停车管理系统。车主通过App预定车位,只需把车开到地面的交接区,机器人就会把车运送到停车位;取车时在终端提前预约,车辆将按时运送至交接区,车主不再需要等候,同时还可以实现机关、办公楼、医院与居民区错时停车和车位共享管理服务。

停车产业发展尚需政策支持和资本助力

首钢的静态交通研发基地引起了北京市相关部门的关注。为解决停车设施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北京市发改委、交通委等组织了16个区负责人到示范基地召开停车协调会;北京市主要领导也带着相关局委办多次前来调研。

首钢城运控股公司表示,要把停车从简单的划线收费发展成城市静态交通服务产业,还需要多方助力:摩天轮式的垂直循环式停车设备进小区,为不影响居民视野,不噪声扰民,常常需要建在绿化地上,土地性质和权属问题是一道必须越过的门槛;一个智能车位建设成本需要2-3万元,智能化的和地下的成本甚至超过10万元,仅靠停车费难以维持;在车库配建商业设施上,虽然国家已颁发了相关鼓励政策,但办理规划手续、土地用途变更、不动产登记证、营业执照等仍需多部门协调;将立体停车库屋面的分布式光伏电站富余的太阳能电力和地下储能提供给邻近居民小区使用,还需要电力部门支持,方能接入电网。

目前,北京市规划国土、发改、交通等部门正针对停车设施建设用地研讨土地资源解决方案;在国家发改委的支持下,首钢准备陆续发行50亿元的城市停车场建设专用债券,用于静态交通产业投资建设、停车资产和相关企业的收并购、产品研发等工作。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