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0后上班族活得怎么样?至少不会吃得像条狗

2016-09-27信息快讯网

 

“90后”,曾经是叛逆青春的代名词。一晃很多年过去,他们已经陆陆续续地走上了工作岗位。但是,社会并没有忽略对这个群体的关注。去年,一篇从物质、精神、爱情等方面批判年轻人的文章在网络引发热议,文章称现在的年轻人“活得像条狗”。

事实果真如此吗?我面见了一群90后上班族,从日常饮食入手,窥探90后目前生活状态:他们有的依赖着“食堂+外卖+外食”却渴望未来有一天在属于自己的厨房里自力更生,有的在离开父母温暖的怀抱后发现“窝在沙发上吃牛奶炖蛋”也是件幸福的事,有的用最简单的油盐酱醋在生活里谱写乐章,也有的在“专业蹭饭”的道路上乐此不疲。

对于成长环境相对富裕、受教育程度较高、在全球化和个人化下成长起来的90后来说,他们的生活观念与上一代有明显差别:追求多元化生活、注重生活体验、走小众路线,等等。在消费行为上,他们不仅仅满足于消费商品本身的属性,同时也追求一种作为“符号”的商品的内在情感、价值和意义。

“期待一间可以做饭的房子”

王晓雨,今年大四,人生处于“边实习边找工作”阶段。从暑假开始,她就在一家互联网公司做市场策划的“全职实习”。由于还在学校住宿,没有地方让她“生火做饭”,她每天的饮食可以概括为“食堂+外食+外卖”。

大多数情况下,她的早餐会通过一个外卖APP在前天晚上就点好,从她的早餐记录里可以看到:9月19日是水晶红提和小牛角,9月20日自制田园色拉,9月23日是皮蛋瘦肉粥和咸鸭蛋。她的早餐花费一般10元左右,如果遇到前一天晚上忘记点餐了,第二天就会在学校食堂吃完了再到公司或者宿舍里随意吃点再上班。

 

90后上班族活得怎么样?至少不会吃得像条狗-信息快讯网

除了食堂、外卖,外食也是90后上班族的日常饮食方式之一。王晓雨上班的地方在一个商场里,中午一般会和同事到商场饮食区找一家餐厅吃饭。当天事情少的话,她会通过一些美食类的点评软件搜一搜附近有什么评价好的餐厅,这也是大多数90后找“饭点”的方法。她每天中午吃饭的平均花费为30元,并且注重荤素搭配。近两天她的中午饭分别为:“白切鸡+干锅花菜+饭”、“青菜+肉沫蒸蛋+烧牛肉”。

 

90后上班族活得怎么样?至少不会吃得像条狗-信息快讯网

晚上下班回到学校,学校的食堂也已经关门了,王晓雨只能选择点外卖。在周末的时候,她会约上朋友出门“开荤”:一顿西餐或者日餐加一份甜品。王晓雨表示,期待一年以后的租房生活,租房了有自己的厨房就会尽量减少在外面吃的次数,自己在家里就可以做一些美味的菜,并坦言“食堂+外卖+外食”是实习生的无奈之举。

窝沙发,吃牛奶炖蛋的小确幸

刘惠、赵然、任小玲,是今年6月刚参加工作的三个90后女生。三人在毕业工作后开始了合租生活,刘惠在一家在线购物平台做公关、赵然在国企工作,任小玲在互联网公司做产品经理,三个人的合租生活过得也是不亦乐乎。

平时上班的时候,她们的主要饮食方式和“实习生”王晓雨是相同的。但是具体选择何种饮食方式,要视情况而定。刘惠说:“比如有时候,外卖订餐APP做一些活动,或者和同事一起在APP上点餐用红包省钱,我们也会选择叫外卖。”她们对于吃的要求就是“简单方便,比较健康就好”。

 

90后上班族活得怎么样?至少不会吃得像条狗-信息快讯网

三人的合租生活,被她门称为“小确幸”,意旨微小而确实的幸福、稍纵即逝的美好。任小玲是三人里面做菜最好吃的,周末的时候三个人会选择做一些家常菜,刘惠和赵然负责给任小玲打下手。在刘惠的微信朋友圈里可以看到,有一张任小玲做的“笑脸牛奶炖蛋”照片:牛奶炖蛋上面有三颗红色的糖果做成的眼镜和鼻子,嘴巴是一片苹果。

 

90后上班族活得怎么样?至少不会吃得像条狗-信息快讯网

刘惠回忆起这个“笑脸牛奶炖蛋”的朋友圈状态:“ 那天刚好我特别累,然后我看见任小玲在很开心的做牛奶炖蛋,做好叫我一起过去吃。因为牛奶炖蛋做了个笑脸形状所以看上去就让人心情很好,味道也是甜的,当时就感觉好温暖呀。那段时间刚好是各地台风暴雨,我想到那些被暴风雨摧毁家园的人,觉得希望大家每天都能享受这种安宁,就像我和室友一起窝在沙发上吃牛奶炖蛋一样。”

这周末,三人还一起去超市买菜和火锅底料在家里做了一顿火锅。三个人都很喜欢周末这种偶尔做点饭的生活方式。刘惠很享受这种偶尔下个厨的状态:“首先,做饭是一项基本生存技能,是要学会的;其次,平时工作忙吃的随意,周末自己买菜做饭会更加的健康,三个人分担下来成本也低;最后就是在改善生活的同时,也能增进彼此之间的感情。”

 

90后上班族活得怎么样?至少不会吃得像条狗-信息快讯网

▲任小玲做的“笑脸版牛奶炖蛋” 受访者供图

在她们看来,尽管经历实力和时间有限,生活品质依然很重要。信息资源爆炸式增长的互联网时代,90后比以往任何一代的人都有更加广泛的选择空间和选择渠道,为生活增添“小确幸”。

因“蹭饭”重聚在一起

在税务局工作的90后公务员汪阳阳喜欢在家做一些“盖浇饭”,在她看来炒一个菜,直接放在饭上,做起来方便省事。看似简单的盖浇饭,汪阳阳也能换着方式做,她也会琢磨怎么让自己的盖浇饭看起来更美观。有时候,她也在自己的社交平台上也会分享自己的“盖浇饭一周展”。

汪阳阳在社交网络上展出自己的厨艺后,大学里玩的朋友会经常来找她蹭饭。用他们调侃的话就是“专业蹭饭二十年”:上大学前,在家里蹭妈妈做的饭;上大学时,蹭食堂叔叔阿姨做的饭;现在,工作后他们目光只能投向会做饭的朋友。

在汪阳阳生日的时候,她的三个大学同学一致要求要吃她一顿亲手做的饭。汪阳阳从前一天就开始忙碌,在超市买了饮料、作料。第二天一大早赶到菜市场买了肉、蔬菜、鸡蛋、面条等。等到她的大学同学中午来到她家时,她已经做了一桌子的菜。

 

90后上班族活得怎么样?至少不会吃得像条狗-信息快讯网

▲汪阳阳招待“蹭饭”同学的菜。受访者供图

除了自己做的拿手菜,同学来蹭饭的当天,汪阳阳还让外卖送了些食物。外卖APP是接触互联网一代成长的90后经常选择的点餐方式,汪阳阳说:“大学的同学和现在的同事都分别有一个‘外卖红包群’,每次点外卖的时候都会打开群点里面的外卖链接抢红包,平时打开群聊几乎都是这种外卖红包链接。”

但是,汪阳阳认为,在吃叫的外卖和自己做的饭时的感受还是截然不同的:“外卖做的时候会放很多调味料,味道尝起来自然会很鲜美。自己做的饭,用最简单的盐、糖、酱油、醋,做出来的饭却别有一番生活的滋味,在毕业后因为‘蹭饭’还能和大学同学重新围在一个桌子上吃饭很温馨。”

从多元饮食看青年文化的崛起

如今,90后们开始踏入社会,成为社会发展的新兴力量,并展现了与上一代大有不同的消费观念和生活观念。据百度发布的餐饮报告称,58%的餐饮消费由25-34岁的青年消费者贡献,85%的餐饮消费由18-34岁的年轻消费者贡献。

90后中聚集了很多“吃货”和“美食家”。他们的餐饮选择多元多变,今天吃火锅、明天吃日料、后天吃韩国烤肉,周末约上好友一起聚餐;在都市里生活的90后们来自不同地域,却也并不固守一方水土,乐于尝试不同口味。或下厨,或用APP发掘美食,总之,一起尝鲜。总体上, 90后的餐饮偏好可以概述为:注重个性化和创意特色,乐于接受新鲜饮食;注重口碑,热衷通过社交媒体分享自己的体验感受;偏好物美价廉的中低端餐饮。

 

90后上班族活得怎么样?至少不会吃得像条狗-信息快讯网

90后身上与生俱来的互联网基因让中国传统“食”文化的规矩不再那么重要,不论是食物搭配还是口味选择,都呈现出更为自由、个性的小众趋势。如詹姆斯·哈金在《小众行为学》中所说:“我们熟悉的主流市场正在崩溃,人们更愿意围绕在他们真正热爱的东西周围,或者通过感兴趣的亚文化与来自不同领域的人们集聚成小组,传看周围的信息,发现他们想要买的商品、想要倾听的东西……”

对他们来说,饮食已经远超越了“吃饭”这个范畴,而是一种生活方式的确认、表达过程。在豆瓣网上,关于美食的小组就高达7341个。即便消费能力有限,90后们也不会让自己活得像条狗,至少在吃这件事情上。(文中名字均为化名)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