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足民生令百姓油然而生获得感

2016-10-24信息快讯网

 

立足民生令百姓油然而生获得感-信息快讯网

因地制宜,整合资源打造更好的社区环境,“家门口工程”让居民生活幸福感提升,环境更加舒适。

 

立足民生令百姓油然而生获得感-信息快讯网

今年长宁区敬老月为老服务现场,志愿者为社区老人测量。

近几年,长宁以民生问题为根本,从养老到医疗保障,再到推进老城区改造,为百姓生活的基本保障提供便利,倾听民众之所需,竭力解决百姓生活中的难点“痛点”,使社区更为和谐安定。

许多落地的新项目、新措施有效提升了长宁区居民的生活水平,日常生活也更为便捷。本次调查邀请长宁的部分居民和民生建设的相关人员,请他们谈谈感受———

幸福养老,有了多种选择

受访者:西浜居委江苏路480弄74号杨荆侦

我今年94岁啦,在家里养老,子女在家照顾我。这几年,街道里对我们这些老人也挺照顾的,他们贴钱给我专门安排了一个钟点工,能帮忙收拾收拾家中杂事,还帮我洗洗澡什么的,还经常有一个剃头师傅上门来帮我剪剪头发。每逢过节,比如刚刚过去的重阳节,居委还会来给我送点东西。其实,对我们这些老年人来说,没有别的要求,唯一希望的是不要被人遗忘。有了大家的关心,心里真的很开心。

受访者:逸仙第二敬老院院长张蕙我们区很早就开展了“医养结合”探索,如果老人身体不好,住进了护理院,检查过后如果病情比较轻,那么就可以直接在护理院进行治疗,等到情况稳定好转了以后,就可以搬进养老院住。

有一个57岁的脑梗患者,他脑梗也有两年时间了,这次在同仁医院治疗过后,病情稳定了,家属觉得让他到我们的护理院来住比较好。我们也觉得他年纪比较轻,恢复起来比较快,所以就把他推荐到护理院来住。住了三个月之后,经过一些康复训练,家属也觉得他的病情明显好转了很多,就让他住进了养老院,到现在病情也都一直比较稳定。像这样从医院到康复护理院,再到养老院,梯度流转,给了老年病人最适合的康复护理,也让家属避免了因反复转院而伤透脑筋。

调查笔记

长宁区老龄工作围绕长宁“三个城区”建设目标,紧扣“让老年生活更加幸福”这一主线,以老年人的需求和受益为导向,推进长宁“幸福养老”品牌建设,深化“老年友好型城区”试点效应,统筹推

进涵盖养老服务供给体系、养老服务保障体系、养老政策支撑体系、老年照护统一需求评估体系和养老服务行业监管体系的“五位一体”养老服务体系建设。

至“十二五”期末,全区共有养老机构38家(含外设服务区5家和长者照护之家2家),机构养老床位总数达5353张,占户籍老年人口的比重为2.9%,老年人拥有床位数比例位居中心城区前列。

大力发展社区居家养老网络,全区享受居家养老服务人数达16338人,同时,突出特色,做实“金色系列”为老服务品牌项目。

积极探索推进医养结合,至2015年底,全区38家养老机构中,设有内设医疗机构的有11家,其中9家纳入医保联网三段结算;与医疗机构基本实现签约全覆盖;开展医养“双向转床”试点,在逸仙第二敬老院(文杰护理院)试点开设老年护理床位99张,根据老人的身体实际,通过建立入院评估、动态健康评估等体系,实现在护理院和养老院之间的相互转床,提高养老床位资源的流转和使用率。

目前正探索医养结合向社区延伸。在江苏社区成立全区首家社会化运作的社区老年人日间照护中心 (颐家)的

基础上,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参与居家养老服务的项目化供给,目前有4家社会资本参与的社区护理站已通过有关部门的审批。

医疗保障给出实在获得感

受访者:定点药房取药的居民杨玲华

我几乎每个礼拜都要帮我父母配药,他们年纪大了,毛病不少,所以每次要配的药品种蛮多的。因为每次配药都是定额的,所以常常要配,很麻烦。特别是,每次要配的药品种还不一样,这次要配高血压的药,下次要配心脏病的药。现在能定点配药了以后就方便了很多,以前总是要跑到一站路之外的医院去排队配药,现在在小区门口定点药房,走过去两三分钟的地方就能配到了,非常方便,省了很多时间。

受访者:签约服务的居民孟贤英

现在社区里有一个医务室,自从有了签约服务之后,隔三差五的,医务室的小朱医生就会打电话来关心我身体好不好。我现在每次配药也不用再专门跑到医院去了,直接到这个社区医生的医务室去就可以配到,离家里大概就

两三分钟的路程,方便很多。有时候还可以去医务室量量血压什么的,反正就是方便。

调查笔记

长宁以“国家基层卫生综合改革重点联系点”、“全科医生执业方式与服务模式改革试点工作”为抓手,持续推进社区卫生综合改革,提升医疗保障水平。

2013年起,长宁全面启动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签约居民在长宁区任何一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就诊时,根据病情需要,即可获得优先就诊、优先检查、优先住院、挂号费减免等优惠。截至今年3月底,长宁区149名家庭医生已经签约居民30.8万,其中60岁以上老人比例为60%,家庭医生定点就诊率为36.01%、社区定点就诊率为65.61%。

2015年,全区10家中心全面应用药品阳光采购平台,并建立了区药品采购监管平台。开展社区卫生服务站处方外配工作,通过建立处方外送信息系统,打通10家社区的40个服务站与合作药企之间的处方外配信息通道 (包括中药药房),实现了居民在家门口社区卫生服务站就诊付费后,可就近至定点药房取药。

长宁同时开展了“全科医生团队多点执业”和“家庭医生配备行政助手”两项试点工作,探索基层医疗市场化机制的引入。引入线上医院作为全科团队多点执业平台,试行第三方购买服务。以家庭医生工作室为单位,2015年底,共配备了29名行政助手,剥离家庭医生团队事务性工作,给医生减负。

“家门口工程”改善老城区居住环境

受访者:新华街道新华居委会书记方艳玲

我们长宁区有好多老房子,老洋房和老公房。这些老洋房都是上世纪二十年代到三十年代的,非常老旧,很多设施不完善。比如信箱,原来老洋房是独用的,后来文革过后就分给大家,就成了合用的,但信箱只有一个,老百姓就钉几个泡沫盒子在墙上作为信箱,很影响美观,日晒雨淋的,那些信箱已经破得没办法用了,老百姓就提出来能不能进行更换。就这样,我们从信箱、楼梯扶手、晾晒衣服的这些让老百姓非常揪心的日常细节,向上级一层层地反映上去,最后就促成了区里的这个

“家门口工程”。

去年年底,区里召开了一个座谈会,总结一下前面做的工程有哪些好的地方,存在哪些问题,老百姓还有哪些诉求。后来诸如自行车乱停放和大树影响采光等问题也都陆陆续续得到了解决,社区里的老人都很开心,有好多都跑到我们居委会来道谢。

受访者:新华居民区居民翟月明

我是211弄9-15号的,几十年了,我们这个小区中间的花园一直都是脏乱差,其中有一户人家,家里是靠捡垃圾维生的,那些垃圾堆在花园里真的是一塌糊涂,这户人家也不讲卫生,有时候直接在花园里大小便。这次区里帮我们把这片绿化重新整治了一下,还在中间修建了一条走道,本来是打算铺成鹅卵石路的,但是因为这里居住的老人比较多,担心雨天会滑倒,所以最后就铺上了小片地砖。虽然这条路不长也不宽,但是居民们能在这条小路上走走也挺开心的。这块绿地能整治好,可能是我们小区里这些居民今年最开心的事情了。

调查笔记

自2014年以来,长宁区委、区政府围绕加大居民参与社区建设力度、提高居委会自治能力、激发社区共治活力,对接市委1号课题“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建设”的总体要求,从居民的意愿出发,将项目的选择权交给群众,把实事项目政府“一家办”变成社区“共同办”,开展了让居民发声,自治发力,服务下沉的“家门口工程”。三年来,社建办坚持自下而上的议题形成机制和依托共治自治平台的多方参与运作模式,汇集多方资源,鼓励各方参与,深化拓展“家门口工程”,共实施了612个项目。

特别是今年以来,各街镇充分发挥基层自治组织作用,广泛听取居民代表、业委会、物业公司等各方意见,多方征求居民需求,经梳理后确定将自行车停放点改造、小区绿化建设工程、无障碍设施修建等34类共307项群众有迫切需求的“小而精”项目纳入“家门口工程”,受益小区166个。

今年的“家门口工程”在实施中,注重单一项目和小区整体提升的有序衔接。结合“行走上海2016-社区空间微更新计划试点”项目,长宁区有3个街道的小区纳入试点。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