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隔百年,大熊猫重回神农架
24日中午11时,两只成年大熊猫“奥运”和“韵韵”从都江堰熊猫基地启程,于当天晚上10时左右抵达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官门山的新家。图为工作人员护送大熊猫前往新家。本报通讯员罗永斌摄
■本报驻鄂记者 钱忠军
24日晚上10时,来自四川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的成年大熊猫“奥运”和“韵韵”,在专家悉心护送下安全抵达湖北神农架。“奥运”“韵韵”的到来,将使古老而神秘的神农架再现大熊猫酣睡竹林间、戏水山涧下的自然景观。
大熊猫在时隔100多年后重回故地神农架,标志着大熊猫引种东迁迈出了关键性一步。
两只大熊猫抵达新家后身体状况良好
24日中午11时,两只成年大熊猫“奥运”和“韵韵”从都江堰熊猫基地启程,经由成都机场空运至宜昌三峡机场,随即由陆路于晚上10时左右运抵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官门山的新家。
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大熊猫办公室副主任喻杰高兴地说:“100多年前,因自然环境变化及人类活动的间接影响,大熊猫在神农架绝迹。今天,我们已重新具备了良好的自然环境和保护条件,该接大熊猫回家了!”
大熊猫抵达时,神农架正下着小雨,似乎在为它们洗尘。在工作人员努力下,两只熊猫被分别安置在两处单独馆舍。熊猫刚到时,对陌生的环境有些不适应,不久就安静下来,开始巡视自己的领地。
随行专家对两只大熊猫进行初步检查确认:两只大熊猫到新家后身体状况良好,情绪稳定。它们很快开始品尝新家为它们准备的食物———神农箭竹。
两只大熊猫均于2008年出生,正值壮年,身体健康,活泼顽皮,它们即将开启在神农架的新生活。
新落成的神农架大熊猫馆占地7000余平方米,建筑面积1700余平方米。这里气候适宜,馆舍建设科学,研究设施配套能够有效满足大熊猫的舒适性、安全性标准,具备公众展示及科学研究条件。
目前,神农架大熊猫馆已选配9名工作人员,其中5名饲养员、1名兽医,都在北京动物园进行过专门培训。前不久还派了4名工作人员到四川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跟班实习,提前熟悉这两只大熊猫的生活习性。
神农架保护区有关人士称,两只大熊猫对新环境还有一个适应过程,他们将与四川基地跟派管理人员通力配合,细心看护,让它们尽快适应新家,待条件充分成熟后向公众开放。
神农架曾是大熊猫生活乐土
神农架曾是大熊猫的生活乐土,1996年考古工作者在神农架红坪地区发掘出熊猫骨骼不完全化石,检测年代约为距今10万年。
资料记载,神农架地区至少在清道光年间还有熊猫活动,当地人称之为“花熊”,并能准确描述其主要特征。自然环境变化以及人类活动的间接影响,至清光绪年间大熊猫在神农架绝迹。
2014年,神农架林区提出实施“国宝”大熊猫公众教育项目计划,获国家林业局支持。随后,神农架对大熊猫的引进、饲养进行了深入的调研论证,并最终确定于今年10月下旬实施大熊猫运抵计划。
今年9月,中国大熊猫保护研究中心组织专家实地考察后认为,神农架自然保护区与四川卧龙保护区生态特征十分相似,保护充分,气候温度、竹源种类和数量、森林郁闭度都十分适合大熊猫生存,是理想的栖息地。
调查显示,神农架林区共有竹类资源214.94平方公里,在大熊猫自然觅食的51种食物中,神农架有32种,且拥有大量大熊猫的主食冷箭竹,神农架野生竹类理论上能供养千只以上大熊猫。
上周举行的中国大熊猫保护国际会议提出,大熊猫是人类的共同财产,仍处于濒危状态;各方将共同努力在大熊猫就地保护、迁地保护和公众教育方面进行深入合作。
神农架是我国首个获得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和生物圈保护区、世界地质公园、世界遗产三大保护制度共同录入的“三冠王”名录遗产地,其生物多样性得到了全世界的广泛认可。
喻杰介绍,大熊猫引种至神农架是未来的终极目标,条件成熟时,神农架自然保护区将开展大熊猫野外放归试验,让大熊猫重新回到大自然中,与大自然和谐共生。
(本报武汉10月25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