鄂皖两地“水中大熊猫”互换
10日,在安徽安庆市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工作人员对从长江中捕捞的江豚进行迁地保护。新华社记者张端摄
■本报驻鄂记者 钱忠军通讯员 高宝燕
目前,长江江豚的数量已不足1040头,种群数量呈加速下降趋势,生存岌岌可危,已到了关键的保种阶段。
近日,8头江豚住进了长江安庆西江江豚保护水域,其中6头来自长江安庆段,2头来自湖北省天鹅洲水域,以加快该水域长江江豚种群的建立。而来自长江干流安徽段的2头长江江豚已捕捞暂养在安庆西江水域,择日将交换至湖北石首天鹅洲水域,以优化该水域长江江豚的种群结构。
交换对江豚未来健康繁殖有重要意义
10日,农业部在长江安徽安庆西江水域举行长江江豚迁地保护活动,下午3点,8头江豚从暂养区被释放到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这是长江中下游水域规模最大的一次江豚迁地保护活动。
此次被释放到西江江豚保护区的除了6头来自长江干流的江豚,还有2头来自天鹅洲水域的雄性江豚。进入西江前,这些江豚的体内都被植入了磁条,科研人员可随时跟踪观察。
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区是长江下游第一个江豚迁地保护区,也是继湖北石首市天鹅洲、监利县何王庙之后第三个长江江豚自然迁地保护区。
据了解,如果此次释放的江豚能在这里正常的生存繁殖,形成种群,相关部门还会增加放养头数,让西江水域成为江豚迁地的规模化保护区域。按专家计算,西江水域能够容纳百来头江豚。
农业部计划,在2018年内,安庆西江长江江豚保护区的江豚数量将达到25头,形成2-3个自然种群。
作为交换,暂养在西江水域、来自长江干流下游安徽的两头雄性江豚将被交换到长江中游的天鹅洲,以优化该水域长江江豚的种群结构。
目前,长江江豚不足1040头,长江干流的江豚数量占了总数的一半,约500头左右。其中,长江安庆段至少有200头江豚。
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员王克雄称,两地江豚分别生活在长江中游和下游,进行遗传基因的交换对江豚未来健康繁殖有着重要意义。
2015年农业部首次对长江江豚实施迁地保护,8头江豚从鄱阳湖迁移至湖北石首天鹅洲、何王庙保护区。目前,湖北石首天鹅洲、何王庙保护区内的江豚生存状况良好,已成功繁衍幼豚。
将为现有江豚登记身份
长江江豚是江豚的唯一淡水亚种,同时也是全球重要的珍稀淡水鲸类物种之一。长江干流江豚种群数量呈加速下降趋势,2013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物种生存委员会将长江江豚列为“极度濒危”级别。长江江豚抢救性生态保护工作刻不容缓。目前,长江江豚尽管享有“一级保护”待遇,但仍属国家二级保护水生野生动物。
农业部副部长于康震在西江长江江豚迁地保护活动现场表示,农业部近期将启动《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将会同沿江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科研机构采取多种措施,共同保护好江豚。
农业部长江流域渔政监督管理办公室资源环境保护处处长赵依民介绍,该办组织中科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等单位编制了 《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 (2016-2025年)》。他透露,修订后的《长江江豚拯救行动计划(2016-2025年)》将在12月公布实施。
《行动计划》提出,将对长江现有的1000余头江豚逐一进行身份登记,即建立包含性别、体长、基因,以及杂合度、近交系数等重要信息的身份识别系统,优化自然迁地保护种群的遗传结构,降低近亲繁殖风险。
目前,除3个长江江豚自然迁地保护区的80头江豚外,鄱阳湖有100多头江豚已经领到“身份证”。
《行动计划》称,未来将完成4-6处长江江豚自然栖息地的恢复和重建;在干流新建1-2个长江江豚自然保护区;新建2-3个长江江豚自然迁地繁育种群,并在各保护区之间完成6-10头个体互换等。
此外,科学家还建议在长江干流及湖区建立2个长江江豚野化放归基地,对迁地保护区及人工繁育场的长江江豚进行野化训练和自然放归,以补充自然种群。
(本报武汉11月13日专电)
别克品牌2016年中国销量突破一百万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