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到你,总有清泉流淌心间——追记已故江西省委第三巡视组组长李泉新

2016-10-26信息快讯网

时代先锋

报纸,像平常一样放在办公桌的右上角,时间却停留在2016年3月。

翻开报纸内页,几行字遒劲有力,“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似是随手练字留下的。

写下这些字的,是已故江西省委第三巡视组组长李泉新。

58岁,因病而逝。他留下了什么?他让同事、朋友、亲人们都记住些什么呢?

“我希望还能回去跟你们一起战斗”

6月2日,南昌城遭遇了几十年不遇的大雨,前往殡仪馆的路上积水及膝,汽车齐齐熄火在路中间。从九江、萍乡、寻乌……曾与他共事的同事们连夜赶来,脱了鞋子、挽起裤腿往前走,只为见组长最后一面。

钟杰兰赶到的时候遗体告别已经结束了。在后厅,她见到了李泉新最后一面。回想起3月底最后一次通话,一时就泪眼模糊了。那是李泉新将进行肝移植手术前,第三巡视组里年长的“老大姐”钟杰兰代表大家给组长李泉新打了一个电话,他笑着说“我希望还能回去跟你们一起战斗。”

巡视工作一线,虽不见炮火硝烟,却丝毫不输战场,方方面面的压力和阻力暗藏。

组员唐志勇说,李泉新就是大家心中的“指挥员”。只是这一次,大伙儿再没能等到他们的组长回来,回到他为之倾尽心力的巡视战线。

唐志勇念念不忘这样一个画面:2015年巡视江西省建材集团,因为办公条件简陋,一张大桌子上堆满了材料。一天深夜巡视归来,他推开门,看到李泉新半伏在桌上分析材料,像极了前线指挥打仗。

2015年3月,李泉新率组进驻南昌市西湖区不久,便收到许多反映该区某镇镇、村干部私吞村民征地款的举报。李泉新了解到,问题久积未决,主要是背后涉及权钱交易、准黑恶势力干预等重重黑幕。巡视组把初步掌握的线索移交当地纪检监察机关,本希望快查快结,而巡视组和办案人员却接连收到明目张胆的威胁短信“你什么来头我知道,大家低头不见抬头见,适可而止,以免祸及家人。”

李泉新意识到这块硬骨头必须啃下来,他告诉大家“没有不能揭的黑,没有不敢碰的恶。全面从严治党永远在路上,我们必须坚决完成省委交给的重任。”

半个月后案件有了结果,涉嫌违纪违法的3名负责人被移送司法机关,镇里的百姓上街放起鞭炮,打出“感谢政府,感谢中国共产党”的横幅。

“他对党的忠诚源于文化的支撑”

巡视组里的年轻人对李泉新的另一个印象,也出奇的一致:才情满怀。

1976年到1978年在部队的时光,李泉新每天坚持读报、听广播,硬是靠着自学在1978年考入北京大学图书馆系,成为恢复高考后的第二届大学生。在他工作了27年的江西省纪委乃至全国纪检和巡视系统,“北大才子”的美誉广为流传。

“他喜欢看书,也喜欢给大家讲。由于记忆力好,过目不忘,讲到兴起时就能大段背诵原文,或是把经典名句随手写下来。”李思远说,他从不是板着脸的领导,更像令人尊敬的兄长。

“他能大段背诵毛泽东选集中的经典篇目,可以把诗经中的生僻字句解释得清清楚楚,还经常眉飞色舞给我们讲开国将帅的故事。”青年干部漆世红说起这些,点点滴滴,历历在目。

学而信,信而行。在曾经巡视过的江西省水利厅,纪检组长吴信根这样评价“他对党的忠诚不是盲从,而是源于文化的支撑,是建立在‘真理解’基础上的‘真信仰’。”

“明天我一定要出院”

3月12日晚,江西省人民医院呼吸内科抢救室收治了一名急诊转来的急性肺炎病人。医护人员在紧急安排吸氧、输液,却听到病人虚弱的声音:“大夫,明天我一定要出院。”

这名病人就是李泉新,他执意签下“自愿承担一切风险和不良后果”的“承诺书”,连夜带着药物坐了5个小时长途车奔赴赣州。这轮省委巡视刚刚开始,李泉新放心不下,按计划第二天要召开碰头会布置工作。

组员们记得,赶到时的李泉新面色铁青、双手滚烫,接连三天他一边输液一边听汇报、调阅材料、分配任务,几乎日日忙到凌晨。在领导和家人的一再催促下,他才同意返回南昌做进一步检查。离开赣州上车前,他还不忘交代,要在此次被巡视的江西理工大学校园电子屏上滚动巡视进驻的消息。

而这一别,竟成了他与许多同事的最后一面。5月31日,58岁的李泉新在南昌因病逝世。医治他的大夫轻声告诉家人,因平日疲劳过度,他的很多器官基本丧失了储备功能。

“一泓清泉润真情,半弯新月照英魂。”在遗体告别仪式上,有人送来一副挽联。

6月7日,亲人送李泉新回丰城老家安葬。沿途十几里的乡亲们自发依乡俗点起礼花,他们用最高的礼遇迎接这位“好干部”———回家。

新华社记者 荣启涵

(据新华社北京10月25日电)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