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贷投联动”求解中小科企融资难

2016-11-13信息快讯网

筹划一年多,杨浦区推出新的科技金融政策——“贷投联动”试点。由财政出资设立贷投联动引导基金,引导商业银行通过“银行贷款+认股权证”模式为科创企业发放信用贷款。试点步子迈得谨慎,计划中的2亿元资金首批先放贷6000万元。

银行业界被“投贷联动”撩拨已久,今年4月中国银监会等三部门终于出手“解锁”,鼓励银行业金融机构开展投贷联动业务试点。杨浦区在上海各区中率先完成政策工具的设计,辖区内数千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眼前多了一条融资渠道。

“贷”在前,“投”在后

投贷联动,“投”是股权投资,“贷”是信贷投放,商业银行以二者结合的方式为科创型企业提供资金支持。在我国,投贷联动需要对既有金融制度进行突破创新。

我国向创新型经济的转型升级和“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生动实践,使得业界对投贷联动的关注快速升温。作为国家认定的“双创”示范基地,杨浦区是几千家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启航之地,对中小企业融资难题体验尤深。

“科技型企业轻资产、高风险,融资困难,申请银行贷款尤其不易。商业银行擅长为传统重资产行业提供信贷,科技型中小企业达不到银行的风险管理要求。天使基金、风险资本(VC)等股权投资者追求高回报,对项目和企业的筛选非常严格,说千里挑一也不为过。”杨浦区金融办负责人说,市场选择无可非议,但门槛偏高、选择偏少的融资网络“网眼”粗疏,容易错漏一些好企业。

国内不止一个地区在开展投贷联动探索,今年4月以来,已有多家银行公布投贷联动框架方案。“杨浦方案”把“投”“贷”两字对调,“贷”在前,“投”在后。政府引导基金作为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提供信贷的风险补偿金,杨浦区现有中国银行、江苏银行、浦发硅谷银行3家合作银行,风险补偿金预先存入银行专户,每家2000万元,各家为之匹配不低于5倍的贷款授信额度,也就是1亿元。企业单笔贷款不超过200万元,期限最长可达3年。银行贷款年末不良率不超过3%的部分,由引导基金全额补偿。

发放贷款的同时,银行获得企业的认股权证,在约定期限内,银行自主选择行权与否。若不行权,认股权证在约定到期日自动失效;如果行权,银行可在社会投资进入时选择获益退出或者试点进行股权投资。

风险补偿金放大银行对科技型中小企业发放贷款的不良容忍率,认股权证让银行有望分享企业成长的收益,“贷”“投”两道共同实现对银行的风险抵补,这是“杨浦方案”的设计思路。

推一推“大象屁股”

互联网时代“金融搅局者”来势汹汹,商业银行不是没有寻找优质资产、开展股权投资的冲动,只因一有政策红线,二有技术限制,“大象屁股”推不动。

现在投贷联动的政策红线调整了,技术问题仍然存在。简单地说,做信贷投放,银行是专业的,做股权投资,银行不具备这个基因。杨浦区金融办表示:“银行能够从收益、利润、现金流这些报表数据中考察企业的‘当下’,但初创型企业的价值更多在‘未来’,报表不见得好看,原有的审贷标准对它们不适用。最懂判别企业‘未来’的是创投机构,所以我们把创投元素设计进了试点方案。”

杨浦区金融办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进第三方机构,帮助银行筛选企业;引进专业投资力量,和银行共同审核企业信息、参加企业路演;对合作银行的审贷打分系统作出微调,纳入投资机构的打分,并且赋予比较重要的权重;要求企业以申请投资的方式申请贷款,比如准备商业计划书,进行项目路演。

杨浦区金融办介绍:“监管部门对银行一年一考核,我们对银行实行3年一考核,这个周期比较符合企业的发展周期。考核体系是限制传统金融机构转型的一大原因,如果能推动银行内部考核机制的调整,帮助银行从长周期看待创业企业的发展并给予信贷支持,那算得上是推了推‘大象屁股’。”

把评判权交给市场

2014年春季,杨浦区的创业孵化器创智空间“InnoSpace+”启动当季集训营,从200多个项目中筛选出11个进行孵化,黄莹团队顺利入营,3个月后研发出一款行政物耗采购和管理软件,获得了孵化器的种子轮投资;2015年下半年,又拿到天使轮投资;现在,新一轮募资已经开始。

不过,刚刚经历过去一年“创投寒冬”的资本市场分外谨慎,黄莹也许不得不放宽募资周期。眼下是公司拓展业务的关键窗口,“前两轮投资用来研发产品,现在公司需要拓展业务的资金”。

这类企业大致符合杨浦区金融办描述的支持对象的“肖像”:成立两三年,市场认为有前景,暂时达不到股权融资门槛,有清晰的盈利模式、现金流和销售渠道,处在业务拓展时期,但仅靠自有资金不足以支持。

黄莹团队确实进入了第三方机构的筛选名单。不过,最终能不能获得贷款取决于银行。杨浦区金融办负责人表示:“政府工作是做好制度设计和政策研发,最终的评判权交给市场。”

杨浦区素有金融创新基因,从老工业城区转型创新创业城区的十多年间,推出过一批引领风气之先的金融政策,比如:组建政府引导基金并委托社会专业机构管理;研发“创智天地”系列、“银园保”、“硅谷动力贷”等创新型金融产品等,试图以财政资金撬动社会资本,营造创新创业生态,在这种生态中,对市场主体的尊重是贯穿始终的价值导向。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