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书店真的开始复兴了吗?

2016-11-16信息快讯网

[摘要]文化与商业的联结似乎很难咂摸到一个平衡点:既无损文化的精气神,商业也能从中获得一些利好。靠近读者的内心,强调人与书店关系的联结,是民营书店不死而后逆袭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民营书店真的开始复兴了吗?-信息快讯网

潘采夫

近两年来,在资本和互联网的加持下,“民营书店等死”的论调在已然逆转。一年来与民营书店过从甚密的小猪短租副总裁、曾经的资深媒体人潘采夫对腾讯文化表示,中国民营书店引入众筹、资本概念,和互联网思维后,已有明显的复兴迹象。

去年年底,小猪短租平台联合十家民营书店,启动“城市之光”——书店住宿计划,增加了部分书店订单的同时,打开了实体书店的脑洞,“改变了书店的单一运营形态”。“睡书店”,不仅成为文艺背包客的时髦体验,而且为书店注入了先锋气息,一度成为微博热搜的话题,辐射甚广。

“真正扩张盈利的,多数是有资本背景的实体书店”

书店业的新陈代谢是再正常不过的事。但相比过去几年“唱衰”实体书店的高调,近两年的消息还算鼓舞人心:广州的1200bookshop、上海的无印良品书店、天津的跨界书店、苏州的台湾诚品书店、南京的二楼南书房等陆续开张。南京首家由28名南京市民众筹的江东书房也已在去年问世。

除此之外,言几又书店、从业二十余年的西西弗书店持续加开连锁店。西西弗书店2015年在深圳、福州、厦门等地开店,目前全国门店已近五十家。

太平洋彼岸的书店行业似乎也在呈现复苏势头。据媒体报道,2015年初,美国书商协会宣布美国新增独立书店440家,同比前一年增长了27%。2015年底,亚马逊布局了线下图书业务,并于11月初在西雅图开设了第一家实体书店。

但对于帝都独立书店之重镇万圣书店来说,状况一如往常。创始人刘苏里对腾讯文化回应,近10年,除个别年份,万圣一直小幅增长,这两年亦不例外,今年增幅预计在5-6%。

然而一些规模更小,名气没那么响亮的独立书店,感受却又不太相同。苏州“慢书房”自2012年开业,一直坚持做纯粹的独立书店,虽然受到政策些许的惠顾(比如售书金额没有达到一定额度,可免税),但盈利仍然艰难。

“慢书房”老板许涛对腾讯文化说,行业确实在回暖,但真正扩张盈利的,多数是有资本背景的实体书店。

许涛尝试过做文创产品,也试过微店,利润甚微。但他拒绝商业的强势介入,“书店不是生意,是生意的虽然是书店,但书店的意义变了”,我们很难在“夹杂了各种设计感和奢华的装饰里,找到宁静的读书感”。

潘采夫:寻找一个好故事

文化与商业的联结似乎很难咂摸到一个平衡点:既无损文化的精气神,商业也能从中获得一些利好。

小猪平台发起的“城市之光”书店住宿计划,算是2016年一次商业与文化对接的不错案例。

据媒体报道,4月23日世界读书日当晚,“城市之光”的16家合作书店的住宿区全部客满。“我要睡书店”活动被微博网友推至热门话题,有上千网友晒睡前读物互动,近5000人申请读书日睡书店,阅读人数超百万。

今天上到小猪平台,北京的单向空间等几家书店,住客已排至一月之后。

潘采夫对腾讯文化表示,并不指望“城市之光”成为爆款,它只是一个文化项目,或者说半公益项目。“城市之光”除了每月返还书店缴纳的服务费,他们还会出钱帮助一些书店装修,以提升住客的体验感。

尽管出钱出力,但“小猪”的商业品牌,在此过程中获得大幅度的提升,也是不争的事实。

将书店与“小猪”粘合在一起的,是潘采夫作为一个前媒体人的“私心”和情怀。他想帮助他的一些书店老板朋友做“中国的莎士比亚书店”。

法国的“莎士比亚书店”是全球文艺青年膜拜的圣地。这个生于1919年的百年老店,曾经吸引了海明威、乔伊斯、庞德、菲茨杰拉德夫妇这些著名作家整日流连在此。书店还挤出地方放了一些简易床铺和过夜用品。海明威常常在这里过夜读书,乔伊斯在这里写出了《尤利西斯》。

在潘采夫看来,好的产品和模式自己会讲故事。而他在和从前做一样的事情:寻找好故事。自带情怀和传播力的好故事,既无损文化,又勾连了商业,一石二鸟,不得不说是一个很高明的选项。

独立书店有无法取代的优势

和潘采夫“寻找好故事”的理念近似,许多的民营书店,尤其是独立书店,有着网店和国营书店无法取代的优势:他们重视人与书店、店员和书的联结,体现对人本身的关怀。

在最近2016年伦敦国际书展上获得了“全球年度最佳书店奖”的墨尔本瑞丁斯书店开张于上世纪60年代,近三年来他们每年为80位年轻作家提供写作基金和一张书桌,成立面向澳大利亚本土新作家的文学奖。努力为读者打造最受欢迎的原创作品,是他们的理念之一。

瑞丁斯的铁粉对其之钟爱庇护也让人称绝。曾有连锁书店明目张胆开在它的对面,铁粉们自发组织“巡逻队”,每两天定时汇报敌人的战况,并且无视敌人打折的利好消息,他们成群结队来瑞丁斯书店买几乎贵上一倍的书。

南京的二楼南书房是“城市之光”计划中比较有个性的一个。书店坐落在南京的民国建筑群中,店内陈设布局都很民国范儿,并且它只是租书,不卖书。它虽然加入了“城市之光”,但它会挑选自己跟自己气质相近的住客:爱读书、爱文艺的人。第一位被它挑选的住客是一个文艺女青年。住宿之后,女孩特地写了一篇体验感受发在网上,阅读者众。

北京的单向街书店,近日在他们的公微启动了“书店人”系列,第一位被采访的人,是单向街书店负责采购的员工,谈他的购书标准、工作细节和未来理想。这让爱书人与书店在情感上更贴近。

广州1200bookshop的老板刘二囍特别强调,书店不止是人文,更要有人情。号称广州第一家不打烊书店的1200bookshop,会在深夜成为不想回家的孩子、失恋的人的温暖去处。这样暖心的好故事,刘二囍有一箩筐。

靠近读者的内心,强调人与书店关系的联结,是民营书店不死而后逆袭的至关重要的因素。

总结:不管民营书店是否已经回暖,在市场逐渐细分,产品日趋个性化的当下,人们对一种更自由、美好之体验孜孜不倦的追求,也许是民营书店的价值得以最大化的催化剂。而小猪,是那只正好采对了节奏并欣欣然起舞的小猪。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