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欢这棵树,就抱抱它吧”
“如果你喜欢这棵树,就上前去给它一个结实的拥抱吧。”知名植物学家、国际植物园协会主席、英国雷丁大学生物科学荣誉教授沃侬·希尔顿·海伍德(VernonHiltonHeywood) 在野外教学中,常这样鼓励学生去感知、“倾听”植物,并与植物建立情感,多关注安静的植物们,“电视节目里,小动物抱着树木的果实吃,人们会关注小动物的生活习性,却很少有人关注它吃的是什么果子,爬的是什么树。”
在海伍德专注于植物学研究、教学的70多年间,目睹或耳闻了100多种珍稀植物的灭绝消失,令他很是痛心。日前,在来沪参加2016年中国植物保育国际会议之际,海伍德接受了本报记者专访。
近年来,由于人类活动范围扩大、对生物资源不合理的开发以及气候变暖等原因,很多动植物被逼入“生存死角”,“不会跑、不会逃”的植物首当其冲受到威胁。以中国为例,这里是世界上植物最丰富的地方之一,拥有3万余种各类植物,可其中近20%已处于濒危状态或正处于“亚健康”状态。海伍德扳着手指如数家珍:中国特有物种野生普陀鹅耳枥仅剩1株,野生天目铁木只有5株,大黄花虾脊兰目前只发现了50株,还有小勾儿茶、落叶木、观光木等植物也岌岌可危,“生活得并不好”。
海伍德很感性,指着记者说:“大自然的植物是你的,也是我的,是每个人的,为了人类自身的生存,我们也要好好保护植物。”他说,要告诉人们尤其是孩子们,我们的食物从根本上来说都是植物提供的,只有植物才能从宇宙中摄取能量,最终维持整个生态链;他说,要给孩子们讲植物的生命故事,除了家谱和来历,还有它们的美丽和顽强,要让孩子们像了解自己的朋友一样,和植物建立一种亲昵的情感联系。
中科院西双版纳热带植物园的物种“零灭绝”项目让海伍德赞不绝口。他说,那里不仅有科研人员在保护植物,当地居民、学生甚至是旅游者都积极参与其中,科研人员常到社区和学校等处做科普,当地居民对植物有很深的感情。
近几十年来,海伍德在世界各地认养了许多树木,多到他已记不清数目,有的认养树木旁竖起了小牌子,记录着他和这棵树、这株花儿的故事。“我参与了植物的成长,枝繁叶茂里也有我的心血,决不允许任何人伤害或砍伐它们。”他说,认养活动让自己很有荣誉感,并鼓励更多人加入进来,让这种爱心行为成为席卷全球的风尚。
1990年,海伍德曾去非洲留尼汪岛做研究,看到一株非常珍稀的树木,当时这种树只有那唯一的一株,两年后再去就没了,这让他痛惜感慨,“这个物种就这样消失了!”前段时间,海伍德在西西里岛看到一种非常漂亮的杉树,现今只存有18棵,他就很紧张,立即建议当地开启保护模式,“否则,说不定过些年就看不到它的美丽了”。
海伍德的担忧不无道理。联合国“生物多样性2010目标”曾提出,世界上各生态区域至少10%的面积得到有效保护,以保证动植物的健康生长和生物多样性。可眼下,这一目标远没有实现,全世界需要保护的濒危动植物物种反而逐年增加。“生物多样性2020目标”则提出,增加人力和财力,在2020年底前遏制生物多样性损失,恢复生态系统,保护至少17%的陆地与10%的海洋,并保护更多的濒危动植物。高远的目标反衬着现实的紧迫。海伍德说,相对于让动植物过得更好,现在当务之急是遏制现存物种继续消失的势头。
现年89岁的海伍德曾教出数位各国科学院院士,桃李满天下,已退休23年的他仍奔走在世界各地,指导当地科学家育种保种。“目前,中国建起了190多座植物园,这是非常了不起的。”近年来多次到访中国的海伍德十分肯定中国同行的努力。在全国极小种群野生植物拯救保护工程的统筹安排下,上海市政府与国家林业局今年在上海辰山植物园设立了华东野生濒危资源植物保育中心,首批选取了20种濒危植物,将对其进行选种、育种和保种。
报记者 李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