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望传统,整旧如旧也整旧如新

2016-11-30信息快讯网

回望传统,整旧如旧也整旧如新-信息快讯网

图片说明: 去年在首届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备受瞩目的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今年带来了3部呈现宋元南戏风貌的传统剧目《刘智远》《朱文》和《朱买臣》。图为《朱买臣》剧照。(上海戏曲艺术中心供图)

昨天,上海戏曲艺术中心宣布第二届上海小剧场戏曲节开幕。今晚,由上海昆剧团排演的实验昆曲《伤逝》将打头阵。

延续去年“戏曲-呼吸”的主题,在接下来近两周的时间里,共有12台剧目涉及京剧、昆曲、越剧、川剧、粤剧、楚剧、梨园戏、河北梆子等8个南北剧种在上海话剧艺术中心亮相,参与剧种和剧目数量较去年翻了一番。而从题材上,参演剧目以新创反哺传统,以传统观照新创:不仅有全新创意的新编作品,也有由传统戏改编而来的新剧目,而去年鲜少在沪上舞台亮相的梨园戏让戏迷感慨美不胜收,今年他们特别带来了根据宋元南戏遗存整理演出的剧目,让一贯给人先锋、实验印象的小剧场戏曲呈现“老味道”。

赋予传统故事不一样的视角

作为今年唯一一部委约作品,京昆合演《春水渡》颇受关注。一是为着角儿的号召力。去年王珮瑜担任制作人的京剧《十两金》亮相首届上海小剧场戏曲节,获得不少认可,今年她从幕后回到台前,出演新剧更受期待。二来为着故事的视角。虽是取材传统戏曲里最著名的《白蛇传》,许仙还是那个许仙,可是演对手戏的不再是白素贞,而换作王珮瑜饰演的法海。所以,一出“爱情戏”变成了“男人戏”。更有意思的是,不仅饰演法海的王珮瑜是女老生,许仙的扮演者也是昆曲女小生胡维露。“双生戏”由京昆的两个坤生挑梁,充满看点。

不久前在1933老场坊微剧场,王珮瑜做了一场《春水渡》工作坊。现场她与观众分享了“重写”《白蛇传》的原因:“法海与许仙过去在传统演绎中,是‘劝渡与被劝渡’的关系,也因此使得法海一直以拆散有情人的形象留在观众心里。而在《春水渡》里,希望呈现的是镜像的‘互渡’关系———法海和许仙在对方身上能看到自己。”

另一出川剧《卓文君》则以女性视角重新演绎司马相如与卓文君的一段“凤求凰”。编剧徐棻更加关注卓文君的生活感受和婚恋感情。该剧主演、“二度梅”得主陈巧茹同样是该剧的导演之一,首度试水导戏,也尝试诸多突破:“搬走了”传统戏曲的一桌二椅,“移开了”新编剧目的舞台布景,川剧高腔的帮腔兼为舞队,随情境变化而在剧中“进进出出,时有时无”。演员甚至还会和场内观众直接交流,为一段姻缘佳话增添轻松诙谐的味道。

小剧场戏曲可以很“新”,也可以很“老”

此次参演小剧场戏曲节,阵势最大的莫过于福建省梨园戏实验剧团,他们将先后带来小梨园流派梨园戏《刘智远》、上路流派梨园戏《朱文》和上路流派梨园戏《朱买臣》3部作品。去年作为首届小剧场戏曲节压轴戏,该剧团创排的《御碑亭》不仅因改写传统剧目的团圆结局获得观众一致叫好,更因独特的唱念做表体系而让梨园戏这个古老剧种获得更多年轻人的关注。所以这次,他们埋头故纸堆,整旧如旧,排演出了原汁原味的几部作品。

梨园戏分上路、下路、小梨园三支流派。《刘智远》属小梨园流派剧目,是宋元四大古南戏剧目“荆、刘、拜、杀”中的《白兔记》在梨园戏中的珍贵遗存。而《朱文》《朱买臣》则为上路流派传统剧目,前者是明代《永乐大典》中记载的“宋元遗篇,海内孤本”,后者虽有其他地方戏曲剧种演绎,但梨园戏版从装扮到语言,均有浓烈的闽南地域特色。

选择在小剧场呈现戏曲“老”的一面的,还有北京市河北梆子剧团的《喜荣归》。不过,该剧却通过穿插回忆和前史故事,使传统故事“整旧如新”。香港西九文化区戏曲中心则用剧种特色“整旧如新”。京剧《霸王别姬》无论唱段还是人物皆已深入人心,粤剧人希望通过序幕的走四门、大架等传统套路,加上传统梆王唱腔,展现粤剧丰富的表现能力。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