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水稻有望让沿海滩涂变良田

2016-12-13信息快讯网

 

海水稻有望让沿海滩涂变良田-信息快讯网

陈日胜在观察海水稻的生长情况。(资料照片)

由我国科研人员培育的可用海水灌溉种植的水稻“海稻86”耐盐碱、抗洪涝、不怕台风。12月10日,科企合作携手搭建的海水稻研究平台落户武汉,科研人员将对“海稻86”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挖掘与应用这一品种的耐盐碱、抗病虫、抗落粒和抗贫瘠等功能基因,将其改造成适合全国各地推广的品种,有望使我国大量沿海滩涂和内陆盐碱地都变成粮食生产基地。

522粒种子培育出水稻新品种

30年前,海水稻在广东湛江被发现,经过多年繁育,其抗盐碱、抗病虫害、耐涝等特点被认定具有很高的种质资源价值。

广东遂溪县虎头坡种植专业合作社社长陈日胜,被“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称为“国内最早发现耐碱性强、抗病性强、生命力强的野生海水稻的专家之一”。1986年11月,毕业于湛江农业专科学校的陈日胜陪老师罗文列去遂溪县虎头坡海滩普查红树林资源,在路边无意中发现了一株高约1.6米、似芦苇却结穗、穗顶长着长长的芒但难以辨认的植物,当即采下一株,向罗文列请教。

罗文列经过仔细辨认,推测这可能是生长在盐碱地里的野生水稻。他认为,如果将它经过繁殖,应该可以在海水里种植、推广,建议陈日胜关注。

陈日胜细心取下那株野生海水稻的522粒种子,随后在遂溪县虎头坡村租下了13.3公顷临海的滩涂育秧。此后漫长的30年中,陈日胜通过繁育选择优良株系,进行海水稻种子提纯和繁殖。2012年至今,他先后在全国16个省区的盐碱地试种海水稻。

经过多年繁育,他研制出17种海水稻种子,海水稻也从亩产50公斤提高到150公斤。2014年9月1日,“海稻86”通过农业部颁布的农业植物新品种保护公报,成为一个全新的水稻品种。2015年,“海稻86”的植物新品种权正式落户武汉海稻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海水稻除了抗盐碱,还抗倒伏,尽管长在海边或盐碱地,但并不咸,其根系发达,光合效率高,生产过程中不需要施肥喷药,生产出来的稻米属纯天然无污染的有机稻米。

海水稻的问世引起社会广泛关注,袁隆平就此给科技部部长万钢写信,表示海水稻是一种非常宝贵的水稻资源,具有极高的科学研究和利用价值。

中科院院士谢华安认为海水稻是一种特异的水稻种质资源,建议国家加强全面保护。

将改造成适合全国推广的品种

今年10月12日,袁隆平领衔的青岛海水稻研究发展中心在青岛签约落户。袁隆平称,将对海水稻遗传性状进行改良,用基因测序技术把抗盐、抗碱基因选出来,通过分子育种学的技术,跟常规的水稻杂交,改造成适合全国各地推广的品种。他还透露,要在3年时间内,实现海水稻种植亩产突破300公斤。

袁隆平称,目前我国内陆约有15亿亩盐碱地,其中有2亿亩具备种植水稻潜力。如果可以推广2亿亩海水稻,按亩产200-300公斤计算,可增产粮食500亿公斤,多养活约2亿人。

武汉海水稻生物技术研究院成立后,武汉海稻国际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与华中农业大学作物遗传改良国家重点实验室将合作开展系统的分子生物学研究,挖掘和利用“海稻86”抗盐碱、抗病虫害、耐瘠、耐淹等基因资源。

中国种子集团作物育种技术创新与集成国家重点实验室主任周发松博士介绍,目前已发现20多个与抗盐碱有关的基因,但还没有一个品种能够应用到生产领域。

中科院院士、国家农作物分子技术育种中心主任、华中农业大学教授张启发希望在世界上种出以中国人发现的海水稻资源所培育出来的优良品种。

杂交水稻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武汉大学教授朱英国则表示,如果将海水稻的性状和我国的“红莲”系稻种进一步结合实现杂交优势,未来大量沿海滩涂和内陆盐碱地都能变成粮食生产基地,这不仅可提高我国粮食供应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还能够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实现极其显著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湖北省农业厅总农艺师邓干生认为,我国水稻产区需要海水稻的优良基因,如果能成功获得抗涝基因,对整个水稻产区都有极大意义。

报驻鄂记者 钱忠军 通讯员 于小龙 (本报武汉12月12日专电)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