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日沉醉于有“温度”的声音阅读

2016-12-19信息快讯网

寒风瑟瑟,朗读却为市民带来暖意。连日来上海的朗诵朗读活动丰富多彩,名家竞相为老百姓奉送乐“读”艺术。

上海市朗读协会会长陆澄(12月17日)指出,当下处于有声阅读时代,朗读的门槛很低,但是老百姓想呈现优秀的朗诵作品,并非易事。为了推广优秀的朗诵艺术,由焦晃、梁波罗等老戏骨挂帅的《行板如歌》名家名作朗诵晚会将在明年1月19日献演上戏剧院。“这将是一场好听更好看的朗诵会。”演出策划者朱烁渊称。

冬日沉醉于有“温度”的声音阅读-信息快讯网

图说:上戏表演系副教授、配音演员王苏以诵读基础知识开启了品读演讲 图IC

体验:接地气的周末朗读会

“高仓健来中国,看到毕克为他配音的中文版影片,非常满意……高仓健晚年主演《铁道员》后特别提出毕克为他配音,可惜老毕那时已卧病在床……”12月17日,在亚振海派艺术馆大厅内,上海电影译制片厂演员、导演黄莺凝神朗读《银幕上的好声音》一文,如数家珍般道出电影译制片厂的台前幕后。故事末了,《简·爱》的主题音乐响起,译制片中李梓的配音如此熟悉:“埃德蒙,我回家了,请让我留下……”现场所有人陷入沉思。

这场名为“红蔓朗读会”的活动邀请名家名人朗读了精选自《红蔓》杂志中的优秀文章:主持人曹可凡朗读了亲笔之作,追忆画家唐云,话剧、影视剧演员冯晖带众人领略外滩华尔道夫又名上海总会的前世今生,天鹅绒般的声音演绎出海派优雅……不满足于传统的朗读会,文章的主人公来到现场参与互动,在话剧演员王一楠读罢《茅善玉最上海的女性》后,沪剧表演艺术家茅善玉登台献唱。白领张女士表示:“之前没有参加过这么优质又接地气的朗读会,艺术的享受。”

活动主办方中国国际文化传播中心上海总部部长朱争平介绍,采用公益沙龙形式并邀请文化界名人,就是希望广大市民能感受文化的力量。

教学:让文字插上声音翅膀

除了为观众带来“听觉享受”,在部分朗读会中,专家亲自指导市民“如何让美丽的文字乘着声音的翅膀飞翔起来”。

“只要会说话的人就可以朗读朗诵,需要注意的是不一样的词,要用不同的色彩笔去画,声音就是那支彩色笔……”12月14日19:30,上戏表演系副教授、配音演员王苏以诵读基础知识开启了品读演讲上半场。上戏的新实验空间内摆上了加座,观众席中除了专家、上戏学生,还有不少市民。

王苏举例,“《咏鹅》中‘鹅鹅鹅’三个字朗诵出来是不一样的,可以把第一只鹅想成大鹅,第二只小鹅,第三只老鹅,语调语音就会区别,声音的笔才能画得更加细,这样的方法同样可以教给孩子。”此外,在中戏学表演的她不满足于单用声音,眼神与肢体动作都是她的诵读工具。

“我希望将作者写在纸上的优美文字立体起来,形成一个个丰富的声音画面,让大家真正感受到语言打动人心的魅力。”她总结。下半场,她用温暖的声音朗读了《树上的那只鸟》《哑巴夫妻》等10部作品,演示了如何绘声绘色、声情并茂地诵读,强烈的代入感让不少观众悄悄地擦去眼泪。上戏表演系一年级男生感叹:“故事中的很多事都没经历过,但是当时我却感受到了那些场景,也回想起小时候做的事情,眼泪就淌下来了。”

7年来,王苏在北京、新疆、贵州、四川、杭州等地巡回品读,为机关、学校、社区演讲了近300场,听众达十几万次。有少教所的孩子曾对她说:“王老师,如果我早些听你的课,就不会在这里了。”

业界:打造贴近当下的朗诵会

专家意识到,有了群众基础,朗诵必须与时俱进,于是一场星光璀璨的名家朗诵会将探索当下的朗诵形式。

上戏12月16日发布,《行板如歌》多媒体名家名作朗诵晚会将在明年1月19日献演上戏剧院,目前已开票。整场演出汇聚上戏三代艺术家,“话剧皇帝”焦晃,知名演员祝希娟、梁波罗、娄际成、张名煜、任广智与俞洛生等倾情投入。晚会朗诵的18篇诗歌与散文,全部取自古今中外的文学经典。“臧克家和鲁迅的作品会跨越时空相遇,非常有意思。”演出策划者朱烁渊在12月16日的朗诵会发布会上卖了一个关子。

他表示:“一直以来,朗诵的形式走得还不够快,所以我们要呈现一台好听好看而且走心的晚会,符合现代审美,让更多年轻人领略老艺术家的风采。比如,我们专门设立多媒体制作团队、人物造型团队,还与话剧艺术中心、上音等合作。”

上海市朗诵协会会长陆澄认为:“我们已进入有声阅读时代,赋予朗诵朗读更新的形式,提高群众的朗诵水准和鉴赏水平,这将是一次很好的契机。”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