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青古版年画精品展开幕

2017-01-12信息快讯网

 

杨柳青古版年画精品展开幕-信息快讯网

近日于中国美术馆拉开帷幕的“杨柳春风——中国美术馆藏杨柳青古版年画精品展”上,百余幅遴选自馆藏的杨柳青古版年画精品令人惊艳。其中,印制于清康熙年间的《四艺雅聚》《太白醉酒》《四季平安》,雍正年间的《加冠仕女图》《叶戏仕女图》,乾隆年间的《百花公主》《韩湘献篮》《五福三星》,嘉庆年间的 《暖香坞雅制春灯谜》《时迁盗甲》《游园惊梦》《呼丕显下边庭捉拿潘美》《打龙袍》以及道光年间的《庄稼忙》《福寿平安》等,都是已经绝版的孤本。此外,难得一见的还有年画画师“点套”的不少粉本,即印出墨线版后,画师直接在上面手工填色,刻工再据此分别刻出各块色版,如《逍遥津》《雁门摘印》《捉放曹》《年年太平》等,这类粉本过去在年画作坊内秘而不传。

中国的年画艺术源远流长,以喜庆、吉祥、通俗、鲜明的内容和形式融汇于节日的氛围中,是广大老百姓一年到头的享受。年画里寄托了老百姓对丰收的喜悦,对幸福的向往。与苏州桃花坞年画并称为“北杨南桃”的天津杨柳青年画,可谓年画艺术中广为人知的“名品”。这一流派的年画始自明代中晚期,清早期日臻完善和提高,清中后期达到鼎盛,形成以杨柳青镇为中心辐射至南乡三十六村“家家都会点染、户户全善丹青”的黄金时代盛况,通常采用印绘结合的独特工艺,既保持了传统木版年画的版味,又富有手工彩绘细腻明快的特色。题材上具有十分鲜明的市民文化特点和审美趣味,是杨柳青年画的一大特色。明清时期杨柳青地处漕运枢纽,交通发达,市肆纵横,风景如画,有北方“小苏杭”之称,这里的年画正是在殷盛的环境中成长发展起来,并畅销于京城。比如此次展览中出现了 《庆顶珠》 《瑞草图》 《暖香坞试制春灯谜》 《三王拢翠》 《刘姥姥游大观园》等不少戏曲题材和形式的年画作品,这受的是乾隆末年各地戏班陆续到北京演出以致戏曲一时盛行京城的影响。清代晚期,杨柳青年画甚至还一度出现时事画。此外,由于距离京城很近,杨柳青年画表现通俗题材时也似乎有着些许宫廷气,显得细腻端庄。即便绘的是平素里面目狰狞的钟馗,乍一看可能觉得很凶,细看却又流露出几分慈祥,尤为适合春节张贴。

杨柳青年画根据质量分为三个等级。第一种多为普通百姓过年准备,张贴时间也就一年,而且会逐渐褪色,在新的一年要开始的时候就得更换;第二种质量做工要精细很多,一般卖给生活条件稍微富裕些的人家;最后一种主要进贡给宫中粘贴。此次展出的作品均为后两种。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