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位瑞典藏书家缘何钟情西文汉学书

2017-01-17信息快讯网

近日,总计3871种4356册西文汉学工具书从罗闻达在泰国的寓所运抵上海。至此,这位瑞典藏书家生前立下遗嘱要捐赠给上海图书馆的5000多册中国学图书已全部到沪。而早在2010年底,上海图书馆还曾整体引进了他珍藏的1477年到1877年间的1551种西方汉学著作及手稿,这批藏书被业内人士誉为“西方图书界有可能出让的最佳收藏”。

一位瑞典藏书家为何会钟情收藏西文汉学书? 据上海图书馆历史文献中心主任黄显功透露,上世纪70年代,罗闻达就对早期的中国游记和知名植物学家林奈经由东印度公司船只派到中国的博物学家的著作感兴趣,但使他真正转向对中国的兴趣,是上世纪80年代出版的美国历史学家孟德卫的 《神奇的土地》 一书。该书描写传教士在中国的生活和经历,罗闻达感觉发现了“新大陆”,原来古代中国的影响力比日本还要大。彼时,正处日本古籍买卖的黄金年代,世界各地的书商蜂拥而来,日本书被越炒越贵。藏书界的跟风现象让罗闻达开始意识到必须建构属于自己的藏书世界,必须系统性地、像盖房子一样地建造起书与书之间的关联。罗闻达当时的资金也有限,这时又正好发现很多中国书可以低价搜集。他没料到的是,越收越有乐趣,慢慢地变成了一种爱好。于是,他全心全意投注在西方汉学著作上,一迷就是近30年。

事实上,罗闻达是一个与中国有着不解之缘的人。在斯德哥尔摩,与罗闻达同住一幢楼的教授娶的是中国太太,她经常做中国菜款待罗闻达一家。潜移默化,罗闻达爱上了中国美食,每一次来上海,兜里都揣着一家湘菜馆的地址,可以接连好几天只去这一家饭店。受他的影响,女儿去了北京外国语大学学习中文,还曾在中国驻斯德哥尔摩领事馆工作。而他的中文名字也是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研究员韩琦帮他取的。

据韩琦回忆,他与罗闻达在2005年11月相识。当时因参观国内一家拍卖公司的预展,去和老朋友艾思仁、冯德保见面。他们相邀中午一起聚餐,那日却是素昧平生的罗闻达做东。那次见面,韩琦见到了罗闻达个人收藏的西文中国书目的手稿。“惊鸿一瞥,已觉收藏之富,惊喜无限。”韩琦这样形容当时的兴奋。两人谈话十分投机,罗闻达约韩琦为即将出版的目录写一导言。2008年,罗闻达花费3年时间编辑整理的藏书目录 《从西文印本书籍看中西关系、中国观、文化影响和汉学发展》正式出版,皇皇两大巨册,包罗了从1477年至1877年之间的一千余种西人有关中国的著作。在此序中,韩琦给他取了中文名“罗闻达”,寓意有二:一是此名和他的姓的发音十分相近;二是和他的秉性十分贴合,博学多闻,开朗达观,豁达大度。

2010年,在韩琦和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中心教授周振鹤等学者的牵线搭桥下,上海图书馆成功引进了该目录中出现的1551种“罗氏藏书”。而在首批“罗氏藏书”入藏上海一年后的2011年10月30日,罗闻达立下遗嘱,去世后将存放于泰国住所的所有藏书作为遗产悉数赠予上海图书馆。对于此举,罗闻达生前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说:“在中国能让真正愿意研究这批书的人读到,是这些书最好的归宿。”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