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汉学家在中国》文献展开展

2017-03-16信息快讯网

  本报讯 (实习生汪荔诚 记者张立行) 《法国汉学家在中国》文献展日前在石龙路上海尔冬强丝绸之路视觉文献中心举办,展示了近现代3位世界知名的法国汉学家沙畹、伯希和、谢阁兰与汉学相关的文献材料,包括他们拍摄的与中国相关的老照片、各种书籍及手稿影印本。

 

    法国是欧洲最早开展汉学研究的国家,成果也很丰富。早在1814年,法兰西学院就创设了与中国相关的教席,使法国“很荣耀地成为第一个在科学领域建立汉学研究的欧洲国家。”1842年,在今天法国国立东方语言文化学院的前身也设置了中国教席。而沙畹、伯希和、谢阁兰是法国近现代汉学界举足轻重的专家。

 

    沙畹是法国最早研究敦煌学并翻译《史记》的汉学家,在法国汉学界具有重要地位。他前承19世纪的法国汉学传统,并使20世纪法国汉学开创了新的局面。尽管他的文化修养、研究方法和思想的某些方面更属于19世纪,但他的活动主要在20世纪。在许多汉学领域如中国历史、宗教哲学、中国地图学等方面为后来的法国汉学研究奠定了基础。伯希和是法国知名汉学家、探险家。他利用流利的汉语和丰富的中国历史文化知识,在上世纪初活动于中国甘肃、新疆一带,对库车图木舒克以及敦煌石窟,进行了广泛的考察。伯希和的汉学研究精湛渊博,于中国目录版本、语言文字、考古艺术、宗教文化、东西交通,以及边疆史地等方面,都有论著。后期致力于蒙元历史研究。学术著作有《郑和下西洋》《伯希和敦煌石窟笔记》《卡尔梅克史评注》《伯希和西域探险记》《伯希和库车地区考古笔记》等。伯希和最知名的是把敦煌藏经洞中所有的遗书通检一遍并盗运其中的精华到欧洲,这也让他在中国学界毁誉参半。谢阁兰懂中文,通汉学,曾多次来到中国游历和考察。谢阁兰的文学作品基本上都是在中国酝酿完成的,如《古今碑录》(诗集)、《勒内·莱斯》(小说)、《历代图画》(散文诗集)、《华中探胜》等,都写于中国、取材于中国,字里行间都浸透着中国文化的养分,他因此被人称为“法国的中国诗人”。

 

    上海著名摄影家尔冬强用10多年时间,追寻3位法国汉学家的足迹,逐一回访他们当年田野考古的现场,并在历史文本里爬梳翻检,搜集了与这3位法国汉学家相关的历史图片、各种类型的学术著作和文献资料,拍摄了大量现场图片。

“青年汉学家研修计划”秋季班开班
上海成国内简帛文献出版高地
一位瑞典藏书家缘何钟情西文汉学书
让诗歌擦亮每个日子,呵护每个生命 《新教育晨诵》旨在打造不落幕的“中国诗词大会”
最能代表中国的七大文化你知道吗
五千年来中国风水最好10个城市 最适合买房
中国古诗词撩动哈佛教授,她要搞一场美国版诗词大会
最新中国彩礼地图出炉!上海10万元加一套房
法国车企收购“大使”汽车让印度人黯然神伤
旗舰店上海亮相 维密大秀到底有没有可能在中国上演?
《屠呦呦传》成近年输出版权最多的中国人物传记
“校园开放日”家长都看什么
中国需要多元化全覆盖的征信体系
中国最邪门的8个地方,看到第3个感觉后背发凉
美联储又加息 中国人如何防止钞票被美国“割韭菜”?
爆炸枪击事件震动法国 紧急状态维持至7月中旬
中国旧手机回收率不足2% 走正规渠道难给好价格
中国“95后”大学生走向职场,回乡就业的多去一线城市的少
从法国大选看“选举民主”的诡异格局
英语口号触痛法国人的自尊心
上海大剧院首次推出经典法国戏剧 《爱情偶遇游戏》展现喜剧魅力
法国华人移民群体是如何形成的?一部三百多年的奋斗史
全球最富裕的城市竟然在中国人均GDP高达50万元
中华文化“走出去”,汉学家功不可没
一篇光辉的马克思主义纲领性文献——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之五
《利玛窦明清中文文献资料汇释》首发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