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紫禁城开放面积将达85%

2017-02-15信息快讯网

 

延禧宫内,曾经的“烂尾楼”将成为外国文物展厅对外开放。(故宫博物院供图)

6分钟,350张座位票被一抢而空,主办方不得已追加百余张“站票”——这并非春运,而是公众参与“故宫讲坛”第100讲时的抢票情景。日前,故宫博物院院长单霁翔如期开讲,偌大的故宫报告厅座无虚席,台阶、门边,凡是能立足的地方都站满了人。

“故宫人要有良心,努力将历史信息亮出来。院长要带头,半数员工将迁出宫办公。预计到2025年,紫禁城开放面积将达到85.02%。”单霁翔表示。

年内三大馆将揭神秘面纱

这场名为“故宫博物院的表情”的讲座持续了两个小时,单霁翔以故宫博物院应有的诚心、清心、安心、匠心、称心、开心、舒心、热心等8个“表情”为线索,结合近700张照片及翔实的数据,向听众介绍了故宫为让更多文化资源走进人们现实生活而做出的各种努力。

“火爆的‘石渠宝笈特展’中,我们为深夜排队的观众泡了800盒方便面”、“我们‘点亮’了太和殿,观众看得更清楚了,再也不能容忍落灰了”……单霁翔既奉上了“段子”,也拿出了“干货”,最令人振奋的莫过于三大神秘区域即将于今年内揭开面纱:末代皇帝建了一半就停工的“水族馆”将成为外国文物展厅,慈宁宫旁要建一座考古遗址博物馆,八成未展出过的明清家具精品将在南大库亮相。而当他说到故宫的开放面积在2025年将达到逾85%时,听众报以长时间的掌声。

据悉,末代皇帝曾计划将延禧宫的灵沼轩作为水族馆,但随着清王朝的覆灭,这里便成了“烂尾楼”,而今年,这处带有西洋风格的建筑将作为外国文物展厅开放,展示故宫珍藏的上万件外国文物,钟表馆内的西洋钟也将一并迁入。

为让观众“抬头看清宫,低头看明殿”,故宫计划在慈宁宫东侧发现的明永乐年间宫殿遗址的基础上建一座考古遗址博物馆,在恒温恒湿的条件下,既保护好出土文物,又便于观众参观。

而南大库曾是清宫建材废料储放场所,也是故宫最大的文物仓库。目前,这里正在建设的明清宫廷家具陈列馆预计将于今年底开放。据了解,故宫所藏的数千件明清家具因场地和展陈条件所限,一直不曾开放展示,而这个仓储式的展陈场所不仅能让观众一睹其风采,对文物的研究和保护也非常有意义。

68位专家学者登上“故宫讲坛”

对“故宫讲坛”本身而言,第100期意义非凡:从此,一直在宫外举办的讲坛正式“摆驾”回宫。最重要的原因之一显然是,原先100人的会场早已满足不了观众们的胃口。

2012年9月8日,“故宫讲坛”首次在北京东城区图书馆开讲。4年多以来,这一面向社会公众的公益系列讲座已成为故宫的一张名片,内容紧密围绕故宫,涉及古代建筑、文物研究与鉴赏、明清历史、文物科技保护、非遗保护等诸多领域,惠及公众近万人次,取得良好社会反响。

故宫博物院宣教部主任闫宏斌表示,截至目前,共有68位专家学者登上“故宫讲坛”的讲台,其中不仅有年逾古稀的著名青铜器专家杜迺松、古书画专家聂崇正,《我在故宫修文物》 纪录片和电影版中的“网红”们也受邀上台讲课。而“故宫讲坛”的“粉丝”则分布于各行各业、各年龄段。“令我们感动的是,有人冒着倾盆大雨前来,还有的一家老小全体出动,甚至还有旅途中拉着行李箱来听讲座的。很多人把来听讲座当成日常生活中的‘必修课’,故宫成为他们周末学习、休闲的固定去处。”闫宏斌说。

近年来,故宫每年开展有组织的公众教育活动达2.5万场,直接参与观众20万人次,形成了以“故宫讲坛”为品牌的成人主题讲座、以“故宫知识课堂”为品牌的青少年假期活动,收到了良好的社会反响。(本报北京2月14日专电)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