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天线宝宝”开口走出无声世界

2017-03-03信息快讯网

“我们和其他小朋友一样,但又不一样,我们的小耳朵上多了一个小伙伴,它让我们听得到。”奶声奶气的发音、并不整齐的动作,昨天在上海市残疾人康复职业培训中心里,一群孩子的集体诗朗诵引得台下阵阵掌声。这是一群听力障碍儿童,他们不到1岁就被确诊为聋儿,因为佩戴了助听器或植入人工耳蜗,又称“天线宝宝”。如今能走出无声世界,对这些家庭来说是意想不到的馈赠。

这个名为“天线宝宝回家”的主题活动,是为了迎接今天的全国第18个爱耳日。据悉,上海早在2002年开始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逐步形成筛查+干预+康复为一体的全程诊疗体系,让九成以上听障儿“能听会说”,康复率达国际水平。

“十聋九哑”成历史,聋哑学校少了

“天线宝宝回家”活动现场,共迎来了100名听障儿童,他们回到曾接受过治疗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受免费体检。上海市聋儿康复中心则为在训听障儿童助听设备进行免费调试、保养。上海市儿童健康基金会宣布由其赞助的“天使之声”,将拿出10万元,用于贫困患儿救助。为了感谢医生和所有社会好心人,一些孩子们带来唱歌、跳舞、诗朗诵等表演,作为给大家的“汇报演出”。

今年爱耳日的主题是“防聋治聋,精准服务”。振奋人心的消息是,经过多年努力,“十聋九哑”在上海正成为历史。“聋哑学校越来越少了,因为听障儿童经过治疗与言语训练,成功康复,进入正常学校就读。”上海儿童医学中心耳鼻咽喉科主任陈洁说。这两年,医生更关注治疗后的康复。“过去,医生更关注手术,去年我们成立儿童康复医学中心,把更多焦点投入康复。”

上海市从2002年就开展新生儿普遍听力筛查,到2006年已构建起较完整的新生儿听力筛查干预体系,简言之,上海的新生儿在出生3B5天内接受初筛,出生后42天回到接产医疗机构复查,复筛未通过的婴儿,转至定点儿童听力障碍诊治中心。二次筛查未通过的,约在婴儿6个月时获得定点听障中心开具的诊断报告,获得选配助听器、人工耳蜗植入或手术畸形矫正等干预措施。

2006年的一份回顾报告显示,上海地区新生儿听力筛查覆盖率由2002年的83.3%升到2005年的98.03%,基本涵盖了绝大多数在沪出生的新生儿。

医院牵手康复中心,手术“真正做好了”

目前上海已建有5家“上海市儿童听力障碍诊治中心”,设于新华医院、第九人民医院、儿科医院、儿童医院和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但在实际中,医院的言语康复服务能力有限,需要专业机构来“接力”。

如何与专业康复机构对接?2015年,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与上海市残疾人康复中心合作成立上海市儿童康复中心,提供听力诊断+干预+康复的“管家式”服务,联合儿童康复中心的言语培训团队,希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儿童人工耳蜗植入和康复中心。2016年,儿童医学中心又成为上海市首批人工耳蜗植入定点医院,形成了从筛查、诊断、治疗、康复的全程诊疗体系。截至目前,上海儿童医学中心累计给3万多名新生儿做过听力筛查,90%以上的确诊聋儿成功康复。

干预再提前,孕妇基因筛查提上议程

基于万例以上的经验,陈洁建议,新生儿一经发现耳聋,最晚在6岁前要进行手术。如果错过这一时期,即使能听到声音,语言发育也会受到不可逆的影响。

此外,基因治疗、干细胞治疗等耳聋诊治领域的新进展广受关注,我们的孩子何时才能享受到这些新技术?陈洁说,作为承担国家儿童医学中心建设任务的上海儿童医学中心,接下来一项重点工作是在上海逐步推开孕妇耳聋基因筛查项目,把干预时间点再提前,放到出生前。

本次活动由上海市儿童健康基金会、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上海儿童医学中心、上海市聋儿康复中心主办,世界健康基金会、天使之声慈善基金等社会爱心机构协办。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