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7成年轻人每15分钟刷一次社交软件,“微信脖”“手机脖”严重可致残

2017-03-03信息快讯网

日前,中国社科院国情调查与大数据研究中心和腾讯互联网与社会研究中心发布《社交网络与赋能研究报告》。此次报告称,对于身为互联网原住民的青年人,94%的人表示出门不带手机感到很不习惯,73%的人通常每隔15分钟至少看一次社交软件。

而近日,欧洲脊柱协会也发表声明称:“短信脖”是新一代人全球性疾病!有人说,或许这个问题在中国更为严重,也有人说,该疾病在中国叫“微信脖”或“手机脖”更合适。长时间低头玩手机就是在“谋杀”你的颈椎!

超7成青年人每15分钟看一次社交软件

互联网和社交网络有着很强的“工具性”特征,它和任何的“工具”一样, 一旦人们将处于客体地位的工具向主体进行转化,人们就会依赖上工具而脱离人真正的本质。换句话说,一旦社交网络成为了人们生活的手段,就不仅是一种目的性的存在,而是日常生活的“随身伴侣”。

对于青年人群体,调查数据显示,94%的人表示出门不带手机感到很不习惯,86.8%的人无法适应从智能手机换到普通手机,73%的人通常每隔15分钟至少看一次微信/QQ等社交软件。

 

超7成年轻人每15分钟刷一次社交软件,“微信脖”“手机脖”严重可致残-信息快讯网

互联网相关职业最受青睐

半数以上的人都愿意尝试在互联网和社交网络上进行职业选择,青年人在社交网络上职业选择倾向现排名前三的职业分别为微商、公众号写手、电子游戏玩家,其分别对应的百分比为 30.3%、18.6%、16.8%,可见,以一种虚拟网络平台为基础构建起的新型就业模式可能在青年人中有一定的市场。

青年人在职场中更倾向使用微信,70.4%的青年人表示其愿意在工作中使用微信,23.4%的认为不太愿意在工作中使用微信,但由于工作需要不得不使用微信,仅有 6.2%的人认为确实不愿意在工作中使用微信。这种对社交网络的抗拒态度实际上表达了对现实工作节奏的不满,青年人渴望独立的生活元素在社交网络中被工作元素所贯通。

互联网以及社交网络给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极大地提高了人们每日接收的信息量,但与此同时也带来了一些弊端,比如各种“网络综合症”和“微信脖”、“手机脖”。

手机、WIFI依赖症

出门不带钱、不带包可以,唯独不能不带手机;家里断电、断水可以,唯独断网不行——随着“指尖上”的生活越来越便利,有类似“手机依赖症”的现代人不在少数。

临床表现:出门没带手机就像是出门忘记穿内裤一样不安!出门时手机电量不足就像忘系腰带一样不安。选择餐馆、酒店时,Wifi具有一票否决权。没有免费Wifi,一切免谈。到餐馆坐下,第一时间不是看菜单,而是问Wifi密码多少。如果没有免费Wifi,立即拂袖走人。

自拍强迫症

临床表现:无论何时何地,总是忍不住拿出手机自拍。每天花费大量时间自拍,并希望从大量的照片中找到自己最美的样子,发在各种社交通讯工具上。

发病征兆:掏出手机,斜上方45°对准自己……

晚睡拖延症

临床表现:无时无刻不在关注微博、微信,看到提示有未读信息的红点就一定要点开;对于别人的评论总是“秒回”;每晚睡觉前,总会对自己说再最后刷一遍朋友圈吧,关掉手机的时候往往已是一个小时之后。

“手机脖”、“微信脖”

欧洲脊柱协会声明中称,一个人的头部重约5kg,当前倾看手机等电子设备时,通常呈60°角,那么这时由于物理杠杆作用以及重力作用,一个人颈部肌肉就要承受25kg以上的重量。

 

超7成年轻人每15分钟刷一次社交软件,“微信脖”“手机脖”严重可致残-信息快讯网

“如果长时间保持这一姿势,那么就会出现颈部不舒服、疼痛、僵硬以及头痛等症状甚至损伤,即出现“手机脖”,若长期以往,这些症状则会加重,造成颈椎病等远期损害。”

 

超7成年轻人每15分钟刷一次社交软件,“微信脖”“手机脖”严重可致残-信息快讯网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中西医结合医院推拿科主任孙武权表示,门诊中因颈部问题就诊的年轻病人绝大多数与不合理使用电子设备有关。“我们在颈椎病动物实验中发现,切断正常健康颈椎动物的部分颈后部的肌肉,使得动物长期处于‘低头状态’,短短几个月内就会出现严重的椎间盘退变。”

 

超7成年轻人每15分钟刷一次社交软件,“微信脖”“手机脖”严重可致残-信息快讯网

头部处于低头位看手机或电脑时,颈部后侧肌肉为了维持低头位的姿势,处于紧张状态,低头越低,肌肉受到牵拉力量越大。如果低头时间不长,不超过20分钟,主要靠肌肉力量就行了;如果时间较长,肌肉出现疲劳,无力维持低头姿势,就会让韧带出更多的力维持姿势,时间再长,颈部就会出现酸痛。

“如果仍然维持在低头位,人体就会募集肩部、背部其他肌肉收缩协助颈部肌肉,再继续维持的话,肩背部甚至腰背部都会出现牵掣、板滞、酸痛的感觉。”

长久如此会有怎样的症状和后果呢?根据程度不同,颈椎病人会相应出现颈部疼痛、僵硬、活动受限、颈肩部及上肢疼痛麻木,严重的会出现四肢麻木、无力,甚至呈现不同程度的瘫痪状态。

 

超7成年轻人每15分钟刷一次社交软件,“微信脖”“手机脖”严重可致残-信息快讯网

年轻化的趋势使得医生们更为担忧。“不止是年轻人,现在很多中学生,甚至是更小的幼儿,在放假等时间电脑和手机使用过度,颈部同样出现了问题。”

 

超7成年轻人每15分钟刷一次社交软件,“微信脖”“手机脖”严重可致残-信息快讯网

上海岳阳医院推拿科王成医师曾留意接诊过的病例:2013年8月至2013年10月间,其接收颈部不适伴活动受限的儿童32例,年龄最小5岁,最大仅9岁。

X片提示,32例患者均存在颈椎生理弧度不同程度变直甚至反弓。家长叙述其都有长期低头史,而手机等现代化数码设备的沉迷是大部分儿童的通病。如不加以重视,可能发展成为其它各种类型的颈椎病,出现头晕、恶心、上肢麻木无力、步态不稳等各种症状。

 

超7成年轻人每15分钟刷一次社交软件,“微信脖”“手机脖”严重可致残-信息快讯网

【自救指南】

手机依赖症可尝试设置无手机时段

1、关闭推送通知

你有没有为了查看一条新的推送通知结果往往在手机上花了半个多小时的经历?如果所有非必要的推送通知都关闭的话,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就会减少。而且把手机调成静音模式也可以将我们从“一旦手机响就要查看手机”的冲动中解放出来。

2、了解自己每天在手机上花多少时间

如果你想通过刺激方式减少自己花在手机上的时间,可能一些冷冰冰的统计数据会管用。

 

超7成年轻人每15分钟刷一次社交软件,“微信脖”“手机脖”严重可致残-信息快讯网

3、设定每天的无手机时间段

你在吃饭、洗澡、看电影或者看书时根本不需要手机。试着在一天之中设置几个无手机的时间段吧。特别是当你忙着做一件事情的时候,设置这样的时间段,你在间歇时间就能够更好地放松。

4、别把手机当闹铃

别把手机当闹铃,最好也不要把手机拿到卧室里。想想我们中有多少人因为要用手机设置闹铃,结果在睡前就又开始看手机了呢?我们中又有多少人在闹铃响了之后的第一件事情就是看手机呢?

正确使用电子设备减少颈部伤害

那么,如何减少对颈部的伤害呢?听听医生怎么说~

1. 看手机时,高抬手持手机,手机屏幕中心与眼睛在同一高度,使头部保持垂直位。

2. 时间不宜过长;经常变换姿势。

3. 手机不宜过大、过重;善于借助器械支持手机,减少负荷,学习中国传统功法中虚领顶劲的要求,头部保持垂直,自觉头顶部有无形的力量往上牵拉头部。

4. 训练颈部后侧肌群力量:

静力性对抗训练,即用双手交叉抱住后脑,头向后用力,手予以适度的力量进行对抗,不做低头仰头的运动,只是静力对抗,持续3-5秒后,放松3-5秒,再静力对抗,反复做5-7遍,每隔1小时做1次,每天可做十多次。

 

超7成年轻人每15分钟刷一次社交软件,“微信脖”“手机脖”严重可致残-信息快讯网

需要提醒的是,老年人,特别是有骨质增生(也称为骨刺)或椎管狭窄的病人,或者有颈性眩晕的患者,不宜过度仰头,也不能随意大幅度转动头部,以免导致病情加重。

社交媒体或降低儿童幸福感 女孩受影响尤为明显
宁波阿姨专门上培训班学用微信,没几天就被女儿屏蔽了朋友圈
12岁女儿写信控诉妈妈爱玩手机:没有以身作则
报税,手机端就能轻松完成
上海政务微博微信“双十大”出炉
中国人“爱吃药”,肝损严重专家急
返岗少利润低 天天快递上海一些网点积件严重
上海共享单车又新添成员 骑行中手机能机充电
英政府严查网络论文代笔 情节严重学生或被开除
申城全力打造15分钟体育生活圈 滨江辟健身步道
谁是“卧底”?谁泄露消息?白宫发言人查助理和幕僚手机
《我在故宫修文物》出同名新书:故宫师傅们的慢生活打动了年轻人
苹果手机放口袋后自燃 致小伙裤子烧烂大腿烧伤
上海市人民检察院原检察长陈旭涉嫌严重违纪接受组织审查
为什么日本女生的校服裙子都这么短呢
上海一老人拥有大笔动迁款,却只能睡在楼道里,这究竟是怎么回事?
“年轻人标配的首台互联网SUV”名爵ZS正式上市
排队7小时录制3分钟 “朗读亭”周末上海滩爆红
让孩子每天逃课15分钟,专注力竟大幅提升
为让学生不看手机 老师竟穿龙袍扮皇帝
真正的学习,从来都是一种自发的社交行为
微信代购三大乱象:以假乱真 变相传销 违法走私
5分钟损失20万谁之过?沪开审一起"补卡截码"案
纵容仇恨言论 几大社交媒体被批“商业卖淫”
中国旧手机回收率不足2% 走正规渠道难给好价格
全球手机动漫产业有了中国标准
11岁男孩一时好奇手臂伸进洗衣机 被严重绞伤
“上商青年”跃居上海高校团委微信公号排行榜第四名
智能手机也能当“速效救心丸”
王毅外长两会承诺兑现!外交部发布12308微信版和小程序
哈佛刚取消10名新生录取资格 又是社交软件惹祸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