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手机也能当“速效救心丸”

2017-03-22信息快讯网

本报武汉3月21日专电 (驻鄂记者钱忠军 通讯员杜巍巍 高婷) 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往往会因心脏交感神经活性过高而随时都有猝死的风险。如能在此类患者体内植入一个无线光遗传学刺激仪,当感觉心脏不适时,患者可自行使用智能手机的蓝牙打开刺激仪开关,迅速抑制过度活跃的心脏交感神经系统,提前阻断恶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从而挽救生命。武汉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江洪教授领衔的“神经再平衡”研究团队的一项最新研究成果,为这一设想提供了科学依据。

北京时间3月18日,该研究团队核心成员余锂镭副教授在第66届美国心脏病学会(ACC)年会上汇报了他们的研究成果,引起与会122个国家的心血管领域顶尖权威专家关注,并获得了ACC2017中国区原创研究评分第一名。

江洪介绍,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是心脏性猝死的主要原因,且无有效治愈方法。中国每年心脏性猝死发病人数超过54万,相当于每天约有1500人离世。因此防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成为降低心脏性猝死率的核心关键。

鉴于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发生与心脏交感神经系统密切相关,该团队利用病毒转染的方式,成功将一个名为“ArchT”的光敏感通道蛋白表达于心脏交感神经节上。

研究人员发现,使用无线单色激光瞬时光照刺激时,被表达的心脏交感神经节的功能会被显著抑制;而持续性光照,可对该功能产生强化、延长的抑制作用;这种强化的抑制作用还是可逆的,在光照结束后心脏交感神经节的功能可逐渐恢复至基础状态。这一研究证实,利用光遗传学技术,可有效抑制心脏交感神经的功能和活性,达到防治恶性室性心律失常的效果。

余锂镭解释说,光敏感通道蛋白“ArchT”在感受到特殊的黄绿光照刺激时,会产生外向的质子流,让细胞膜超级化,从而迅速抑制心脏交感神经的细胞活性。这样,打开或关闭黄绿光照,心脏交感神经的神经元就可以像灯泡一样被简单的打开或者关闭,这就相当于给原本过度活跃的心脏交感神经系统装上了可人为调控的“光控”开关,这一机制已在动物实验中被证实有效。该项研究的论文一个月前已被《美国心脏病学学院心血管介入杂志》审稿接受。

根据这一研究成果,江洪团队还申请了“一种基于光遗传学技术的小型植入式无线神经调控系统”的专利。这种植入式刺激器大小约10-25立方毫米、重约20-50毫克,可通过微创手术植入心脏交感神经上,并可以在体外移动端(如智能手机) 上利用蓝牙调控其开关。

专家预计,这一专利如能尽快转化使用,可大幅降低全球恶性室性心律失常患者发生心脏性猝死的风险。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