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我们“反套路”时,我们在反对什么

2017-03-08信息快讯网

 

当我们“反套路”时,我们在反对什么-信息快讯网

热门剧集《四重奏》充满了对日常生活中点滴细节的玩味与挖掘。(资料图片)

《四重奏》被网络评为本季日剧档最佳,凭借着反套路的“生活流”式呈现,口碑爆表。各有情感困惑的4个年轻人,因组成了一支四重奏乐队而聚集到同一屋檐下。编剧坂元裕二,再一次将其“小题大做”的话唠风贯彻到底:同伴没有事先询问就在炸鸡块上洒了柠檬汁,围坐一桌的主人公们便会放下手中的筷子争论上几分钟……

节奏慢?台词冗长琐碎?有趣的是这样的细节放大并不招人烦。毕竟,在不在鸡块上洒柠檬汁不是关键,开篇的对白旨在强调———对于那些有悖于“理所当然”的个性,是否该多一份体察与尊重。

在国内荧屏被刻意制造的冲突、“甜虐宠”等高能套路围剿的当下,这种探寻平淡日常下的波涛汹涌的“反套路”叙事,更像是编剧在与成年观众进行一场旗鼓相当的心智角力。从“万般套路得人心”,到“反套路大作战”,指引这种蜕变的,是荧屏对内容形式创意创新,创作者真正深入内心、走进生活的真诚创作态度的一次呼唤。

“生活流”成“反套路”新潮流

荧屏创新大多通过“反套路”完成。上世纪90年代,在纯爱电视席卷荧屏时,日本推出了深夜档节目《奇妙事件》,也就是著名的《世界奇妙物语》的前身。节目落点在“奇”字上,每个故事都会配上一个“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反转结局。没想到这种不按理出牌的实验却受到年轻人的追捧,甚至带起一股“神转折”的荧屏风潮流。

“一开始的受害者往往是最终的加害者,当然也有可能反转再反转”———随着节目的热播,神转折的规律开始被观众总结出来,而“反套路”的悖论也随之凸显———成功推翻一种套路,等于解锁了新套路,当我们选用一种精致而又空前的形式去反套路时,往往陷入徒劳,“无招胜有招”似乎才是跳出“套路”的终极手段。于是继“神转折”后,“生活流”便成了荧屏“反套路”的制胜新招。《四重奏》无疑就是这股潮流中的典型代表。

爱情是如何在婚姻中逐渐流失的? 没有第三者的介入也没有丈母娘和婆婆的刁难,只有一地琐碎:丈夫提议去新开的店喝咖啡,妻子却说天太冷在家喝,桌子上放着前几天妻子从超市买来的打折速溶咖啡;热汤锅上桌一时找不到锅垫,妻子顺手垫上一本诗集———恋爱时丈夫送她的第一份礼物;妻子为照顾家庭放弃音乐梦想,原本拉小提琴的双手心满意足地在厨房里捯饬肉糜……丈夫想要继续恋爱的感觉,妻子却想要不需要掩饰的真正家人,琐碎的细节化为一根根压在婚姻上的稻草,而这背后是夫妻俩对婚姻的不同需求与理解。

曾深得人心的套路沦为过街老鼠

有人总结,现在纪录片越拍越像故事片,故事片反而更像纪录片。事实上,“反套路”已经成为近年国际荧屏上的大趋势,从日常中找寻隐喻与深意,逐渐成为电视剧“高格调”的标准之一。

在电视剧《绝命毒师》中,可以花整整一集的篇幅让主角打苍蝇,展现制毒师难为人道的内心焦灼与绝望;探案题材电视剧《真探》中,热血暴力与拳拳到肉的动作场面基本缺席,取而代之的是“话唠”男主不停絮叨人生、谈哲学;犯罪题材系列剧《冰血暴》更是明目张胆地把反高潮的“低温叙事”确立为品牌标签,将凶残的案件包裹在一连串琐碎日常事件中的判断失误之中……最擅长类型化的美剧,近年也纷纷走上反类型道路,其中展现的是创作者“解套”的决心。

那么,为什么曾经深得人心的套路会成为影视剧刻意回避的东西? 除了显而易见的审美疲劳外,其实是荧屏对内容形式创意创新、以及对于回归生活,回归内心的真诚创作态度的呼唤。

“小时候爱看奇情虐恋,长大后最爱日常生活流水账。”一位漫画家的点评很说明问题。事实上,内容的“走心”与创作的“火候”,往往来自创作者对于平淡生活的深掘。生而为人最强烈的羞耻感与溃败感,以及对于这些负面情绪与难解问题的解药往往都来自最平淡的日常,就像《四重奏》中的一句经典台词:“哭着吃过饭的人,是能够走下去的。”由不同体验建构的生命个体,本来就是独一无二的,而这种感动本身是杜绝脸谱化呈现、没有套路可寻的,需要的是创作者对生活的密切观察与高度体悟。

记者手记

莫让套路成为中国荧屏不能承受之轻

“我近年的作品因为聚焦都市人生活与心灵的困境,而常常被评价为‘沉重’,但我要在这条沉重的道路上一路前行,因为电视剧的意义并不在于纯粹的娱乐输出与生产精神幻想,而是在于激发人们对现实问题与自身处境的新鲜思考。”《四重奏》 的编剧坂元裕二去年做客上海电视节时曾经说过这样一段话。

坂元裕二曾凭借一部 《东京爱情故事》 出道,是上世纪90年代日剧纯爱风中的经典之一。但是近年他跳出传统的爱情叙事,开始探讨亲子焦虑、婚姻中的爱情折旧感、性别歧视等话题,金句频出的考究台词与对看似平淡的生活细节的不断挖掘,则成了他鲜明的个性标签。

与国际荧屏因为对生活的密切关注而显得“沉重”不同,当下国内荧屏却因为玄幻漫天飞、“甜虐宠”当道的套路横飞而显得有些“轻飘飘”。比如时下最流行不断陷害女主人公的恶毒女配,这种人设几乎成为偶像剧标配,但是这种坏事做绝、又蠢到离谱的人设,真的符合人性吗?

套路不但制造了人物与剧情的集体失重,同时也制约着整个电视行业的发展。一位卫视平台负责人告诉记者,放眼2016年中国电视剧年产1.5万集的成品队列里,真正有所创新的却不足一成,角色设定雷同、情节“撞梗”比比皆是。诸如灰姑娘邂逅霸道总裁、白莲花在恶毒女配中杀出重围、男一男二男三唯爱女主等情节套路,一再被复制,几已成为创作者不思进取的帮凶。

莫让套路成为国内荧屏不能承受的轻。从热炒 IP到沉湎套路,国产电视剧品质提升还需解开多把锁。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