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件解元服 浓缩越剧创新尝试

2017-03-08信息快讯网

本报讯 (记者黄启哲)“从前在剧场办活动,是为了演出推广做导赏,这一次票卖完了,我们就想创新一下形式,通过讲座、演出、戏服展示等综合形式普及越剧、戏曲艺术。”即将参演上海东方艺术中心第十届“东方名家名剧月”的浙江小百花越剧团团长茅威涛,上周六一口气带来13套戏服向戏迷展示。

在茅威涛看来,与其宣传一部作品,不如把戏曲舞台上林林总总的综合之美呈现给观众。作为承上启下的一代,面对文艺形式多样化的今天,她感慨:“今天不再只是一个剧种、一个流派的时代,而是一个审美的时代。”只有把戏曲艺术置身于舞台剧综合艺术的坐标中去自我审视,向公众推广,才能走向更广阔的平台,收获更多剧场观众。这次她带来的戏服包括新版 《梁山伯与祝英台》 《西厢记》 《陆游与唐婉》 《藏书之家》 等多部由她主演并在沪演出剧目的生旦戏服。“戏服既可以看作越剧发展历史沿革的缩影,凸显不同角色的人格、性格状态,同样也展现着剧中不同人物所处时代的特点。”

让茅威涛最为感慨的是她在 《西厢记》 中饰演张生时穿的戏服。她介绍,过去越剧小生穿的多是传统的解元服。解元服是对襟的,也就下摆中间是分叉的。可她想把从川剧小生表演程式中学来的“踢褶子”功夫运用在张生身上,如果下摆分叉就无法完成这一动作。“所以我请服装老师将戏服改良,成了类似旗袍侧边高开叉的下摆。”可别小看戏服的这一改,对襟一“缝”起来,褶子一踢出去,就引发讨论———这个张生是姓“川”还是姓“越”? 都说戏服造型服务于人物性格和历史环境,同样也是当代越剧人将不同艺术形态进行融合尝试的一种呈现。

茅威涛最近一次尝试改良造型,是在此次来沪演出的作品 《寇流兰与杜丽娘》 中。要把莎士比亚的 《大将军寇流兰》 与汤显祖的 《牡丹亭》 糅在一起,完成东西文化的对话,就要在细节处“无缝衔接”。比如饰演柳梦梅,头上需要勒水纱网,两个角色切换间换装时间很短,所以如何在寇流兰的造型里“藏住”水纱网,成为一个难题。最终,主创从《大将军寇流兰》改编的影视作品中获得灵感,让“当代寇流兰”戴上贝雷帽亮相越剧舞台。如此一来,水纱网就被贝雷帽盖住了,柳梦梅和寇流兰的角色转换也自然平顺。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