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云识天 不用望远镜肉眼探索“云”的奥秘

2017-03-22信息快讯网

据《劳动报》报道,观云识天,你会不会?记者昨日从市气象局了解到,可别小看了每天飘在我们头上的云,至今为止气象工作者仍未完全掌握其奥秘。目前,上海气象局正在积极探索“透视”云的科学变化,而宝山气象站则成为沪上目前唯一一个每天坚持四次人工肉眼记录云数据的站点。

“鱼鳞天,不雨也风颠”、“火烧乌云盖,大雨来得快”、“天上扫帚云、三五日内雨淋淋”……对于这些关于云的民间谚语,不少市民可谓并不陌生,有些甚至成为判断天气未来趋势的依据。在今年的世界气象日活动中,“观云识天”就成了主题。

然而,调皮的云并不墨守成规。有时候,明明天空上乌云密布,可就是不下雨;有时,明明晴空万里,一层薄云却会带来大雨倾盆。那么,气象部门是否掌握了云的“密码”呢?

上海中心气象台首席预报员漆梁波告诉记者,按照高度的不同,云通常分为高云、中云和低云,其中前两者通过气象卫星的监测,还尚能掌握其动向和发展,但对于变化莫测的低云来说,至今仍很难完全了解其演变。“市民有时会觉得预报不准,例如温度差别太大或雨量出现偏差,往往就与低云相关。”漆梁波表示,由于对该类云的把握精度不够,从而使得数值预报容易产生偏差。

也正是因为如此,上海气象部门正在加大对云的观测和探索。据了解,宝山区气象站就是目前沪上唯一一家坚持每天四次人工肉眼观云,并上传相关数据的站点。有意思的是,所谓的“肉眼”可是真正不借助任何工具,连望远镜都不允许使用,完全凭借观测员自身的硬功夫来判断相关数值。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