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人茶话】张传伦及其《中国磬史》

2017-04-10信息快讯网

【书人茶话】张传伦及其《中国磬史》-信息快讯网

 

【书人茶话】张传伦及其《中国磬史》-信息快讯网

 

《中国磬史》

 

张传伦著

 

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

应该是2013年底或是2014年初,肯定是张传伦先生散文集出版之后,一次听他兴致勃勃地谈起又写了一篇得意的文章,我不禁脱口而出:有些文章多一篇少一篇关系不大,别人也可以写,只有“磬史”才是你能写而别人写不了的。你应该抓紧先把“磬史”写出来。二十年磬的收藏及相关资料的收集整理研究,如果让别人抢了先,那就太遗憾了。张传伦莞尔一笑,非常自信:我一点不着急,别人写别人的,我要写的“磬史”,别人或许写不出,还是我写最合适。然后就没了音信。

按《中国国家地理》执行主编单之蔷的说法,文集无系统,著作有中心。如此说来,著作比文集要难得多。文集像个筐,什么都可装,文集中多一篇少一篇差别不大;文集外多一部少一部无关宏旨。而著作要严谨得多,要尽可能面面俱到,何况著的还是“史”?更何况是前无古人的“磬史”呢!

一晃到了2015年3月,张传伦对我说:我准备动手写《中国磬史》,你们得跟我订个合同,这样对双方都是督促和约束。我说没问题。按惯例,我们熟悉的作者只有写作意愿而一字未写,先签约稿合同,待作者交了全部定稿后,再换签正式出版合同。但李勃洋社长听到《中国磬史》这个选题,一反常规,二话不说,直接就签订了出版合同。事实证明了出版者的睿目卓识,也证明了《中国磬史》的物超所值。书稿仅完成百分之六十,就已获得国家出版基金专项扶持。

在认识张传伦之前,我相信美国《独立宣言》的名言:“人人生而平等。”(All men are created equal.)现在,我更相信乔治·奥威尔的警句:“所有动物都平等,但有些动物比其他动物更平等。”(All animals are equal,but some animals are more equal than others.)张传伦就是上天特别眷顾之人,所谓“得天独厚”。他是散文家,出版了大散文专著《柳如是与绛云峰》(把真实人物与著名奇石糅合在一起)、散文集《铁如意》,季羡林先生主编、百花文艺出版社出版的《百年美文·谈艺卷》大轴之作,就是张传伦的《漫话中国历代奇石收藏》;他是收藏鉴赏家,已出版《张传伦说供石》《文玩架座欣赏》;他是书法家,日本艺文书院为他出版了《张传伦墨迹》;他是美食家,不光是纸上谈兵考证发表过《清代美食杂俎》《醉蟹》《拔丝葡萄》《炒豆芽》等文章,还屡屡指点大饭店的厨师提高技术。在熙熙攘攘的收藏爱好者中,他是擅长写作的收藏鉴赏家;在为数有限勤于动笔的收藏鉴赏家中,甚至是专业的历史学家、古音乐史学家中,也是他早早发现了唯有磬史还没人涉足,故而为此默默地准备了几十载,这如果还不算上天的厚爱,那什么才是呢?

与张传伦交往,不由自主地会有感慨:人与人的差别怎么就那么大呢?他在上述几个领域都很成功,我只是当个编辑还时时感到力不从心。对过分较真的作者,即使是朋友,也敬而远之,唯恐精力欠缺能力不足而被人埋怨落了包涵,所以退掉了钱锺书专家和郑板桥专家的两部专著。就算喜欢传主,爱读传主的著作,而且也理解作者追求完美之心,但还是不敢轻易接手稿件,就像老司机,见惯了道路上的血雨腥风,越开车胆子越小;责任心也好,恐惧感也罢,无过即为功。倘若不是张传伦先生的坚持,这部《中国磬史》我连责编都不想当:策划了,书稿到手了,可以交给其他编辑了。“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知难而退,知趣让贤。

张传伦异常勤奋,昨天厦门,今天北京,明天上海,后天杭州。因为听了朋友对甘肃天水人文地理风物民俗美食的介绍,第二天就订了机票奔赴陇上,走一路,学一路,结交朋友,满载而归。

前几年他开专栏,深受文化人的欢迎。其实,二十多年前他就经常在《收藏家》杂志上发表论文、随笔,可以这么说,他在天津,不如在京、沪名气大;他在香港,可能比内地知音多。董桥先生就是先读了张传伦谈溥雪斋、王世襄等人的文字,多次写文章予以赞扬,辗转收购了张传伦出让的藏品,最后才由相知而相识。

张传伦生活习惯良好,黎明即起,不是写字,就是作文。他不上歌厅,不下舞池,不进赌场,往来穿梭于中国内地与香港及日本的各种拍卖会,乐此不疲。他以一己并不富裕的财力,做着抢救某些文物免于流失的事业。他恪尽孝道,每周为老娘烹调佳肴,帮老爹更衣洗澡。严于律己,宽以待人,人有一技之长,必能尽其所能。张传伦结交的多是名士、专家。青少年时,受益于家族的渊源,得到了溥佐、启功、吴玉如等先生的教导和奖掖。及长,更是得到了董桥等师友的信任和关爱。《铁如意》付梓,董桥先生特意作序《山爱夕阳时》予以支持。《中国磬史》出版,董桥先生不但写了《题中国磬史》的文章,还用陆放翁诗句做了七言对联相赠:“寄怀楚水吴山外,得意唐诗晋帖间。”并写有边跋:“传伦仁棣巨著《中国磬史》付梓,欣逢花甲吉庆,聊书此联颂贺林下岁月静好。丙申芒种香岛董桥。”又书横幅“麟经磬史”。可见董桥先生对张传伦的赞赏和帮助,对《中国磬史》寄寓的期望之高。刻铜名家王少杰先生,不仅为张传伦专门镌刻“中国磬史”之印,还在铜印四周刻了百字跋文,以示衷心祝贺。

张传伦利用自己丰富的收藏,不仅出版了《张传伦说供石》,这部《中国磬史》更是填补空白之作,发三千年磬史之覆。筚路蓝缕,辛苦自知,作者既有山穷水尽探索的迷惘,亦有柳暗花明突破的喜悦。《中国磬史》,出经入史,兰台稗官,诗词笔记,皆能信手拈来,融为一炉,为我所用。写法灵活,没有把所有材料全都纳入磬史框架,而是分成磬史,古磬三十六品,磬架及磬饰赏析,磬与佛、道、民俗的关系等几部分,既有史的严谨,亦有散文小品的笔致,读来趣味横生,少有枯燥乏味之感。交稿之后,仍在不断补充、修订,精益求精,文字已经超过预期的三分之一,图片比原计划扩充了一倍以上。我打起精神,仔细审读,修改个别提法和笔误,规范标点符号的使用,芟重汰复,逐条核对引文(既依靠网络,择善而从;更信赖图书,文字、句读基本依通行版本调整),补充参考文献出处,将全稿分成“中国磬史”“中国磬史余编”两大部分,使著作体例更严谨。看稿编辑过程,既是学习,也是考试。缺乏专业知识,唯靠“认真”二字支持,身心俱疲,由此可以感知作者著述时殚精竭虑之艰辛于什一。只有等书出版并通过了质量检查,才能最后松一口气。

这是我策划、组稿、责编的第一部也是最后一部填补空白之专著。以后倘又碰上类似的著作,当然不会放弃,但不会再充当责任编辑。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