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泖港,人与自然隔水相望不相扰—— 只属于野生动物的“私家园林”

2017-04-11信息快讯网

鸟儿和人类一样,站在陡坡上,双脚抓不住地。于是,林业站管理员平缓了泖港湿地上的小岛坡度,使之更适合鸟类栖息,沿岸的水生植物也因河水均沾而长势喜人。如今,鸟儿慢慢悠悠地顺着河滩溜达一圈,就能饱餐一顿。

松江区泖港湿地一贯秉承着天生天养的原则。人们只是根据野生动物的习性,对景观稍加调整。和城市公园追求的四季异景的美学价值观不同,原生态湿地从不避讳枯枝败叶,一切遵从自然,尽显野味。

为野鸟提供隐蔽生活空间

湿地,被称为“地球之肾”,原生态湿地愈加珍贵。在松江浦南的泖港地区,湿地俨然是只属于野生动物的“私家园林”,人与自然隔阔水相望,默契地保持着互不相扰的距离,为野鸟生存繁衍提供隐蔽的生活空间。

古时泖湖水域淤塞,后围垦成田,形成了万亩泖田,因此这片湿地是鲜为人知的自然美景。如今的泖港湿地正是现今仅存的保存较为完整的泖田形态湿地之一,是上海首块市级重要湿地。

得到林业站负责人的准许后,记者得以步入这方世外桃源,轻手轻脚地在外围走了一圈,唯恐打扰这里的安宁。

眼下,正是万物生发的季节。1005亩湿地范围内,水域面积占了一半。肆意的绿色蔓延开去,林间点缀着小花,连空气里都是泥土的芬芳。星罗棋布的泖岛上,遍布着芦苇和各色本地原生植物。

小岛“坡改平”,吸引大型鸟类

2014年12月,经上海市林业局批准建设鸟类野生动物栖息地,逐步开展景观改造、植被恢复等维护作业。

与其说改造,不如说是微调更为恰当,宗旨只有一个:让鸟类更好地栖息。湿地中央的一座大岛因此被推平。自从小岛“坡改平”后,鸟儿不再脚底打滑。管理员介绍,大型鸟类起飞需要助跑,平地为之创造平坦的跑道,“坡改平”能吸引大型鸟类来此安家。小岛上还因地制宜地补种部分果树和浆果类植物,进一步完善和丰富食物链,增加生物多样性,使湿地成为良性循环生态系统。

在记者看来,泖港湿地是鸟儿天堂,更是动物的栖息地和庇护所,多种候鸟的中转站。在这里,可以观察到的鸟类包括苍鹭、白鹭、夜鹭、小、绿翅鸭等品种。行走湿地之间,不时能听见或低沉或轻灵的叫声,可看见三两只白鹭嬉水的身姿,黑水鸡悠闲游弋。根据调查,泖港湿地共计发现各类植物97科372种、鸟类44种、鱼类12种、两栖爬行类9种、哺乳类6种。

鸟在明,人在暗

湿地岸边有几座木亭,由横向排列的细密木栅制作而成,板材之间的缝隙仅2厘米———这是用来观鸟的。管理员躲进里面,形成鸟在明、人在暗的有趣局面。木亭起到很好的障眼法作用,这样来观测鸟儿的一举一动,才不会惊扰到它们的正常生活。泖港湿地很大,每天有两名管理员巡查,上下午各一次。沿着水面走一圈约5公里,40分钟左右。

“人机”搭配,干活不累。泖港湿地引进了技术先进、操作简便的网络视频监控方案以后,以本地监控和远程监控相结合,在完成园区本地监控和录像的同时,还能在办公室甚至手机上查看园区的视频图像。监测人员可以24小时不间断地监测鸟类的生活习性及活动轨迹,为研究提供准确数据及图像资料。监控室内有一台大型显示屏,汇集了15个监控头的画面,可根据需要放大或缩小。

守护人最担心之事,莫过于观察到鸟类的异常行为,比如集体飞不动,这时就得格外留个心眼,做好疫源疫病的监测。又比如群体性死亡,则必须立即采取行动,送样检查。幸好,多年来泖港湿地内一直相安无事,人类享受着大自然的赐予,鸟儿也享受着人类为之创造的安逸。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