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次南极考察队创多项“第一”

2017-04-12信息快讯网

 

第33次南极考察队创多项“第一”-信息快讯网

昨天上午,我国第33次南极考察队克服了冰情复杂、气候多变等困难,结束了为期161天的科考历程,顺利返回上海。他们先后在长城站、中山站、泰山站、昆仑站进行了海陆空立体协同考察,取得了丰硕成果,创下了多项“第一”。

成功起降南极冰盖最高点

今年1月8日,“雪鹰601”固定翼飞机成功起降南极冰盖最高点——海拔4000多米的昆仑站,这是南极航空史上,该类机型首次在该区域起降。固定翼飞机的成功起降,为把身处南极内陆的昆仑站建成满足科考队员越冬的常年站提供了重要支撑。

此次,科考队员完成了我国首个南极冰盖机场选址、勘察工作,勘察面积约3平方千米。其间,飞机实现了业务化飞行,利用7套全球最先进的机载遥感设备,完成了东南极30万平方千米的地球物理调查,总计航程31880千米,标志着我国在南极航空遥感领域迈进世界先进行列。

完成第五座南极科考站选址

目前我国在南极已建有长城站、中山站、昆仑站和泰山站这4座科考站。第33次南极考察的一项重要任务是继续为我国第五座南极科考站选址。

据悉,本次考察完成了恩克斯堡岛(难言岛)、伯德角、马布尔角、布朗半岛及新港角五个区域的调研。现场工作包括新建站区域地质调查、基础测绘、动物分布情况调查、植物分布情况调查、选址评估指标体系、海冰及气象情况分析、环境本底调查等7项工作,为进一步确定我国新建南极考察站站址,完成“十三五”“雪龙探极”计划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行,雪龙船也创造了极限。在罗斯海鲸湾水域,雪龙船抵达最南纬度78。41.975',刷新了全球科考船舶向南航行纬度最高纪录,获取了大量航海数据和资料,在世界航海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意义。

在昆仑站期间,内陆队深冰芯钻井深度146米,总进度突破800米大关。这些冰芯成为研究地质历史时期气候变化的珍贵样本,对于认知当前地球所处的气候阶段、推演未来的气候变化趋势、增强人类应对气候变化的能力意义重大。

新破冰船今年9月开建

据中国极地研究中心主任杨惠根透露,建设中的新破冰船已经进入材料备料和科考设备采购阶段。今年9月将开始建造生产,年底完成主要船体区段的建设。明年3月,新建破冰船将上船台建造,9月启动下水内装。2019年,新建破冰船将试航交付,并完成极地专项测试,启动相关科考任务。

作为国际上最先进的极地科考船,新建破冰船的船首和船尾将同时具备破冰能力,破冰实力可以驾驭南极全海域以及90%以上的北冰洋。待新破冰船建成之后,它将与“雪龙号”组团编队,执行科考站之间的物资补给,更好地保障和开拓我国的极地考察任务。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