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十亿元罚单按下金融监管升级键

2017-04-12信息快讯网

一场治乱象、防风险的监管风暴正在金融业掀起。今年一季度,我国金融监管部门对违规机构的处罚金额已达数十亿元。处罚力度加大、处罚节奏加快,我国金融监管正在全面升级。

治乱象监管“长牙齿”

继证监会、保监会出手重罚违规者之后,银监会的监管力度也在加强,今年一季度对违规机构的罚没金额达1.9亿元,占去年全年的70%。仅在3月29日一天就做出25件行政处罚,17家机构被罚4000多万元,不少大型金融机构赫然在列。

在此之前,金融监管的强度已经开始升级。3月30日,证监会给资本市场“大鳄”鲜言开出高达34.7亿元的“史上最大罚单”,并终身禁入证券市场。今年一季度,证监会作出29项行政处罚决定,共计罚没金额约49亿元。其中,一些只有违法行为、没有违法所得的所谓“悲催”违法者也受到了惩罚,监管部门的惩处标准越来越严格。保监会对“不守规矩”保险公司采取的处罚措施也体现出严字当头的监管导向。2月24日、2月25日,保监会连续两天分别对前海人寿、恒大人寿的相关责任人做出禁止进入保险业10年和5年的行政处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

治乱象当用重拳。公开点名批评、数十亿元罚单、终身行业禁入……监管部门正在采取强有力的措施整治金融市场。

监管“长牙齿”,对违法违规的震慑作用已经显现。面对监管开出的高额罚单,曾经“桀骜不驯”、阻碍调查的鲜言开始服软,表示放弃行政复议、行政诉讼并承诺积极缴纳罚款。

罚单背后的市场乱象

平安银行因非真实转让信贷资产等5项原因被罚1670万元,华夏银行因理财产品投资非标占比超过监管要求等24项原因被罚1190万元,恒丰银行因腾挪表内风险资产等18项原因被罚800万元……银监会最新公布的处罚决定折射出当前银行领域存在的种种问题。

在证券领域,内幕交易、市场操纵、“老鼠仓”、清仓式减持等行为,严重危害了中小投资者的权益。

在保险领域,个别保险资金激进投资,从宝万之争到集中举牌,不仅扰乱了资本市场秩序,也偏离了为广大消费者提供保险保障的主业,被称为市场的“妖精”“害人精”。

乱象丛生,风险可畏。对监管部门来说,该出手时就要出手。证监会主席刘士余不断向市场传递出严监管的决心。银监会主席郭树清上任伊始,就用“牛栏关猫”直指监管漏洞。

更多监管“硬手腕”在路上

在今年2月召开的中央财经领导小组第十五次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强调,防控金融风险,要加快建立监管协调机制,加强宏观审慎监管,强化统筹协调能力,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风险。

数十亿元的罚单只是这轮金融整治的开始。开展专项治理行动、加大现场检查力度、强化高管人员责任追究……更多强硬的监管举措呼之欲出。

银监会表示,今年上半年将集中进行市场乱象整治,股权和对外投资、机构及高管、规章制度、业务、产品、人员、廉政风险、监管行为、内外勾结违法、非法金融活动等十大方面是整治重点。

现场检查、专项核查、市场监察、舆情监测、投诉举报……证监会多渠道盯紧各类线索的同时,通过大数据建模,把分散的线索化零为整,为各种违法者布下“天罗地网”。保监会表示,将重点围绕公司治理、保险产品和资金运用三个关键领域处置潜在风险点,强化关联交易监管、股权监管以及资本真实性监管,严厉打击保险资金短期炒作等行为。

(据新华社北京4月11日电)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