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庆龄中福会旧公章获抢救

2017-04-13信息快讯网

 

宋庆龄中福会旧公章获抢救-信息快讯网

上海文化遗产“家底”再次扩容——新增可移动文物2537件/套。记者从昨天召开的上海市文物工作会议获悉,在刚刚结束的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中,本市在对112家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摸底调查的同时,加大了对文物系统外单位的文物调查和梳理,新发现、认定和登记了一批可移动文物。其中,中国福利会的一枚公章被认定为二级文物;金山区档案馆馆藏的“姚石子日记”因其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被认定为三级文物。

第一次全国可移动文物普查历时5年,是国务院统一安排部署、各级政府组织实施的重要国情国力资源调查。本市的可移动文物普查工作自2013年5月启动,共调查各级各类国有单位15285家,确认国有可移动文物收藏单位112家,统计国有可移动文物1159532件/套,其中按照普查统一标准登录文物完整信息的为560063件。

一枚见证许多重要历史性时刻的旧公章“完璧归赵”

这是一项与时间赛跑的工作,宋庆龄生前曾使用的一枚“中国福利会”旧公章在此次普查中获抢救便是最好的例证。事情还得从2013年11月7日说起,普查办公室成员丁永坤与同事来到位于五原路的中国福利会办公室,中国福利会从事档案管理20多年的邱海娣拿着一份“中国福利会关于启用新印章的通知”,神色焦急地告诉丁永坤,中国福利会原来的印章上“国”“会”两个字为繁体字,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法》 的规定,中国福利会需启用新的简化字印章,而原繁体字公章将被收缴。但是,中国福利会认为,这枚旧公章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物价值,它是1956年1月1日经中华人民共和国救济总署授权启用的,见证了许多重要的历史性时刻。宋庆龄担任中国福利会主席发文件时,一直使用此章。在中国福利会向中央领导的书面报告上,也都曾盖用此章。

当时,新的印章正在刻制中,这枚旧印章由市公安局治安总队保管,估计仅有一周时间,等中国福利会拿到刻制完成的简化字新印章,旧的印章就要销毁了。了解情况后,丁永坤当即向市普查办有关领导报告此事。与此同时,中国福利会也与市公安局治安总队经办人联系,告诉对方文物管理部门认为“中国福利会”旧印章为文物范畴,请对方暂时不要销毁旧印章。随后,在多部门的协商后,在“不改变文物权属现状”的原则下,旧公章“完璧归赵”,回归中国福利会保管。

 

宋庆龄中福会旧公章获抢救-信息快讯网

“姚石子日记”为近代文化史研究提供物证

在此次普查中,一套被新认定为三级文物的“姚石子日记”对近代文化史研究具有重要文本价值。姚石子,也叫姚光,金山张堰镇人,是近代革命文学团体南社的创始人之一,担任该社的第二任主任。他读书、藏书、著书,关心革命,也关心家乡的教育、文化事业。早在清光绪三十三年(1907年),姚石子就与高旭、何宪纯等创办张堰钦明女校,任文史教员,并自编《金山乡土地理教科书》。1919年开始致力于《金山艺文志》的编著,花费20余年终完成。1925年10月,又与高君定、高君介、何宪纯、曹中孚等创办张堰图书馆,并任馆长。

姚石子从16岁开始写日记至55岁去世,39年间记录不断。这些日记每篇的字数不多,内容大都是一些生活琐事,却为研究他以及同时代文化人的思想、生活提供了最鲜活的物证。据透露,“文革”期间,这些日记曾被红卫兵抄走。时任上海图书馆馆长的顾廷龙是姚石子的朋友,他冒着危险将这些日记偷偷藏了起来,待姚石子的儿子姚昆田回到上海后物归原主。后姚昆田悉数将这批日记捐赠给了金山区档案馆。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