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阅读】好莱坞导演在前线

2017-05-08信息快讯网

【新阅读】好莱坞导演在前线-信息快讯网

 

《五个人的战争:好莱坞与第二次世界大战》

 

[美]马克·哈里斯著

 

黎绮妮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7年4月版)

庆 凤

战争从来不是那么简单的纯军事行动,文化对战争进程有着不可小觑的影响,作为美国文化特产的电影工业,就曾在二战中发挥了特殊的作用。当时美国政府将其战争宣传的工作外包给了好莱坞。政府让这些导演史无前例地自由出入战区。他们的身影出现在美军的几乎每个战场。这本《五个人的战争———好莱坞与第二次世界大战》作者马克·哈里斯经过五年的资料梳理,通过对约翰·福特、乔治·史蒂文斯、约翰·休斯顿、威廉·惠勒和弗兰克·卡普拉这五位电影导演的参战、归来及其在战区的鲜为人知的生活和工作的叙述,揭示了美国电影文化的一段特殊历史,对好莱坞在战争中扮演的角色作了新的阐发———战争改变了电影人,而电影人也以他们的创作,给第二次世界大战打上了自己的烙印,让美国公众形成了关于美国正在参与一场正义战争的集体意识。简而言之,这五位导演拍摄的二战电影帮助美军赢得了二战,并且从此改变了好莱坞电影历史。

书中的叙述可谓精彩。这批心怀理想与激情的美国电影人深入到二战战场一线,足迹遍及各大战区,法国、比利时、中国—缅甸—印度战区、中途岛、阿留申群岛、北非……他们活跃在炮火之下,面对着死亡与艺术的双重煎熬。他们不被焦头烂额的作战指挥官所理解,被讥讽“跟着我们只为了拍电影”? 如何在军队中生存,经常是一个比拍什么、如何拍紧迫得多的问题。“看见什么就拍什么”,这也是他们在战场中表达工作激情的最直接选择。他们在枪林弹雨中穿梭,近距离面对着战争的残酷,挣扎着克服人性的软弱和黑暗面,“我所知道的是,我并不勇敢。”参加中途岛战争电影纪录的导演坦陈道。更为微妙的挑战则潜伏在艺术与战争较量博弈的深处。诸如:个人的成功欲在一位导演作出到前线拍电影的决定中,到底占了多大比例? 当一个个电影镜头扫描过极为残酷的战场,瞬息万变而又充满生死高压的战争逼着导演们快速决断,如何正视战争这部巨大的人肉搅拌机对艺术从业者的拷问? 作为电影导演,他的个人视角需要服从群体思维吗?艺术追求该如何适应战争宣传手段?如何在电影中真实展现美国政府加入战争的决定?这些都是巨大的课题。对这些勇敢深入前线的导演来说,多愁善感的好莱坞电影语言固然早被无情抛弃,但如何运用电影的催眠功效为战争服务,永远是一个不能摆脱的现实命题。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