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这3个讨人厌的小举动,竟是高智商的表现
世界上有两种父母,一种是亲爸亲妈,一种是“别人家的爸妈”。
同理可证,世界上也有两种孩子,一种是亲生的,一种是“别人家的孩子”。
每个爸爸妈妈心里都曾经有过这样的想法:为啥我家孩子话又多又爱动,别人家的孩子就那么文文静静呢?一天简直要忍住八百次想打屁股的冲动。
各位爸爸妈妈先别急,我们来仔细分析分析,孩子“讨人厌”的习惯,可能是高智商的表现。
话唠型孩子
家有小话唠是种什么样的体验?
小宇妈妈:
小宇特别爱讲话,每天耳朵边都是他的声音,“妈妈这个是什么呀?它是干嘛用的呀?”“妈妈,你在干什么,我跟你说一个好玩的事情……”有时候烦的不行,不想理他,他就会跑过来说“妈妈你真没礼貌,跟你说话也不理我”。跟宝宝规定,说5分钟之内不能说话,没到一会他就忍不住开说了,真是烦死人了。
家有“话唠”孩子,让家长有点儿招架不住。但如果家长了解了孩子的语言发展特点,或许就不会给孩子贴上“话唠”的标签了。
儿童语言发展的每个阶段都与其发声器官、神经系统、生活经验以及表达动机都有紧密的关系。研究表明,孩子两岁之后,表达的能力具有爆发性,他们开始掌握复杂的句子和语法,不断地喋喋不休地说话。
2~3岁是儿童口头语言发展的最佳期。所谓最佳期,指的是孩子发展最快速的时期。在关键期,孩子对外界的刺激特别敏感,容易接收外界的资讯,而且在这个阶段中孩子某个方面表现尤为突出。
例如孩子在语言方面表现出特别爱说,而且是不停地说,其实这是孩子内在发展规律给家长们传达的教育信息,告诉家长要及时把握孩子在这个阶段的特别表现。
所以,孩子爱说话正是因为他能够接收外界的刺激和资讯,然后顺畅地表达出来,这是孩子语言能力发展得很好的表现。
我们还经常会看到孩子在玩耍的时候会自言自语,其实是孩子在跟自己的思维进行对话。
孩子一边动手操作,一边在思考,是孩子在进行自我推理。著名的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所说:
孩子提出的问题越多,那么他在童年早期认识周围的东西也就越多,在学校中越聪明,眼睛越明,记忆力越敏锐。要培养自己孩子的智力,那你就得教给他思考。
显而易见,就是会思考的孩子才有可能更聪明。
对此,父母完全可以将孩子的自言自语,看作孩子自己跟自己的思维玩的一种想象力游戏。不要轻易打断或干涉孩子。
父母不妨多跟孩子玩一些角色扮演的游戏,模拟在不同社交场合下应该如何做,并教给孩子交谈所需要的实践技能。
或者陪孩子玩一些词语接龙或者故事改编的游戏,既可扩大了孩子的词汇量,也能锻炼到孩子的思维能力,同时还能增进亲子间感情。
若发现孩子在语言方面有天赋或很感兴趣,父母还可专门带孩子去学习一些基本的表演或主持技巧,相信通过专门的培训,不仅能锻炼孩子的自信心,也能帮助孩子更好地表达自己,还能很好地开发孩子的语言潜能,提高孩子的应变能力。
须知,家有小话唠,是一件值得庆幸的事,因为孩子越来越大,愿意和父母交谈的时间会越来越少。
爱发号施令的孩子
香香妈妈:
香香是个女孩,但是根本没有一个女孩子应该有的淑女风范,她说话都是祈使句,“把我的粉红色鞋子拿来!”“我的小熊应该放在这里!”不仅是对家里人,对外人也是这样的,“刘阿姨,这个玩具不是你这样玩的,是这样!”“毛毛,你弄疼我了,让开!”我真是有担心会养成她飞扬跋扈的性格,但是又不想压抑她的个性,真是非常苦恼。
家里有这类孩子的父母都很苦恼,一方面希望孩子能改掉爱发号施令的习惯;一方面不想打压孩子与生俱来的领导才能——这可能是他专横、爱发号施令的原因,没准将来,孩子就能指挥千军万马呢?
其实,爸爸妈妈们完全不用压制孩子的这种才能。孩子爱发号施令,可能是让孩子在未来成为领导者的信号。
比如孩子在幼儿园管理秩序,告诉大家杯子应该怎么放,书本应该放在哪里……这说明孩子很有主人翁精神,是有责任感和主动性的表现,这两点都是成为领导者的重要素质。
这些孩子会很关注任务过程中的微小细节,会注意到同龄人可能认为很琐碎或不重要的东西;或者,他们对结果非常坚持,一定要确保完成既定的目标。当他们意识到某一件事应该去做、能够去做、并且应该能收获积极的结果时,他们会倾向于立即付诸行动。他们不会等到父母、老师、同龄人全都认可了,才去做。
爱在家里发号施令的孩子,非要按着自己的喜好来,从表面上来看他可能是对一些事情不满意。实际上,孩子们表现出影响他人的激情、能力和策略技巧之前,最初表现出来的是他内心的不满。这种不满情绪通常在他遭遇某些状况时出现,比如他认为这是不正确的、不公平的、很无聊的、甚至是邪恶的。
总而言之,现实令他不满、令他愤怒、令他想要去改变。这种情绪看上去消极,实则积极。
父母应该做的是,教会孩子如何正确使用自己的能力。跟孩子说明,真正的领导才干和专横跋扈之间的区别,让他知道,有领导才干的人能将周围的人凝聚起来,而专横跋扈的人只会被朋友赶走。
然后,家长可以在日常的生活中让孩子明白如何做一个领导者:一个真正的领导者不会大喊大叫着发号施令,不会威胁他人,不会采用卑鄙的手段。相反,他们正直、公正、乐于分享,并在意别人的感受。
有“多动症”的孩子
常常听父母们把“多动症”三字往自己孩子身上拽,或者被他人轻易给自己孩子贴上“多动症”标签:
我的孩子是不是有多动症?他整天都闲不住……
我孩子注意力有问题,一点儿坐不住,是不是多动症?
我带孩子去上早教班,老师说我家孩子可能有多动症……
但其实,多动不等于是多动症。多动症也不一定完全就是动作很多。
多动症一般有三个方面的指征:
注意缺陷,譬如跑神,无法投入到一件事情中。
多动,譬如各种无意义的小动作特别多。
情绪易冲动,容易被激怒。
越是活泼好动的孩子,他们的思维就越灵敏,经过正确的引导,他们会变得更加聪明。所以作为家长,要正确区分开多动症和活泼好动的区别。
喜欢活动的孩子,家长要合理的为他们安排好时间,制定一个计划表,什么时候应该看书阅读,什么时候可以出去玩,什么时候是自由活动的时间。
要了解孩子,合理利用孩子的潜在优势,这才是聪明父母应该做的事。
所以,动静结合,让孩子的大脑获得丰富的感知觉体验“营养”之后,再来让孩子专注做事,或者合理安排孩子的游戏与作业相结合,这才是聪明父母应该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