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是家乡,最亲是乡情”

2017-05-21信息快讯网

 

“最美是家乡,最亲是乡情”-信息快讯网

“家在江苏”专场文艺演出。(大会组委会供图)

报记者 赵征南 驻苏记者 叶志明

“妈妈教导我,走到哪里,都不能忘记自己的根。在她的影响下,不仅我会说如皋话,我的儿子、孙子也会说如皋话。我去过79个国家,很多人问我,哪里最好?我说中国。哪里最美丽?江苏。哪里的菜最美味?还是江苏。”在20日上午开幕的首届江苏发展大会现场,出生于江苏如皋的著名刑事鉴识专家李昌钰的深情回忆,让台下的嘉宾感同身受。

江苏发展大会以省委、省政府名义举办,是江苏省举办的规模最大、规格最高、影响最广的海内外江苏人的盛会。此次大会受邀对象是海内外江苏籍和在江苏学习、工作过的各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知名人士,以及为江苏经济社会发展作出突出贡献,获得江苏荣誉公民、江苏友谊奖的外籍人士。包括工商界、科技界、教育界、医卫界、文体界、新闻传媒界、金融界、海外社团及侨界等领域的知名人士,近1300人。

从未问“你会带来什么项目”

举办江苏发展大会是为了招商吗? 江苏给出了否定的答案。

“江苏人是江苏发展最宝贵的资源。江苏发展最突出的优势、最可依赖的支撑就是科教人才。江苏的发展比任何时候都渴求人才。”江苏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李强说,“乡情乡愁是人类最朴素最真挚、最恒久的情感。这种情感于生命个体,能拴得人心;于茫茫人海,能寻得同归。这是因为乡情乡愁既与生俱来、终身相随,又千姿百态、底色相同,同时寄予了深深的家国情怀。千千万万的乡情乡愁汇聚起来,就是江苏发展的强大力量。”

“江苏高校数量、在校大学生数量都是全国第一,但此前与走出去的海内外江苏籍留学、创业知名人士联系得还不够紧密。”江苏省委副秘书长、大会组委会办公室主任杨根平说,“江苏发展大会不是为了招商引资,也不是一般的会议安排,而是围绕‘发展’这一主题,把江苏方方面面的有关人才一起请回来,建平台、开言路。邀请嘉宾,从未问过一句‘你会带来什么项目’,就是请嘉宾回来感受乡情乡音,了解发展变化,为家乡建言献策,探求多渠道合作的路径。”

身在何方都舍不下乡愁

“最美是家乡,最亲是乡情。”重回故乡的江苏名人,心中无限感慨。

“抚今追昔,乡音难改、乡土难舍、乡情难忘,无论是在何时,也无论身在何方,对生于斯、长于斯的这片富饶土地,我们都始终感恩于心。随着年龄渐长,这种感触越发深刻。”祖籍江阴的中科院院士许智宏动情地说,只要听到阿炳的“二泉映月”,他就会陷入对故乡的深深思念。

“我每次回南京都要去吃包子,下火车前就跟老板联系好说给我留位子,那是小时候的味道。”“我想看一下中山码头,因为那个时候,南京到我老家有105公里,坐船要大半天,那是最深的记忆。”……在受邀嘉宾的心中,无论离家多久、多远,最难舍的还是浓浓的乡愁。

很多嘉宾都表达了想回老家看看的愿望,“想看看他们出生、成长的地方,寻找儿时的伙伴,看看记忆中的垛田,一亩方塘,记忆中母亲端出的一碗米汤”。

杨根平表示,明确提出返乡要求的嘉宾有545位,其中海外267位,占海外嘉宾的近70%。本次大会突出“联谊、乡情、交流”,围绕“家乡能为嘉宾做些什么,嘉宾想为家乡做些什么”,做好嘉宾需求双向对接工作,满足个性化需求。

建常设机构让大会“永不落幕”

本次大会的LOGO“锦绣苏”标识由南京非物质文化遗产云锦织线构成一个繁体“苏”字,整个字由携手共进的人、鱼、禾苗等元素组成,象征着江苏人血脉相通的乡情,诠释出“最江苏”的主旨。

“家”的理念,一直贯穿在大会筹备的各项工作之中。“寻找全球江苏人,晒坐标点亮世界”活动邀请全球江苏人在地图上晒出自己的坐标,截至目前参与人数已过百万。

浦东机场,是不少海外江苏儿女归家的第一站。早在去年,创新文化项目“乡愁小栈”文旅主题展厅就在此落地。苏州评弹 《太湖美》《姑苏十二娘》《春江花月夜》《江南好风光》 ……一曲曲熟悉的乡音乡情,成为江苏儿女“回家”路上的特殊“礼物”。

目前,江苏多个城市先后在上海机场、高铁站设立传统文化主题展,通过图文、实物、互动屏等形式,营造纯正的“苏式生活”空间,勾起江苏儿女的乡愁情结,现场除了展示非遗大师作品,如刺绣、核雕、留青竹刻、金坛烙画外,还邀请非遗传承人现场“活态”展示,镇湖绣娘周丽琴就曾在现场绣制古画《湘君湘夫人图》,吸引了中外游人对江苏文化的关注。

江苏发展大会以“永不落幕”为目标,组建大会秘书处,作为大会常设工作机构,并设立工商、科技、教育、医卫、文化、规划建设等小组,紫金山科技创新讲坛、扬子江工商峰会、江苏教育现代化论坛等活动将经常性地组织开展。活动形式将更多地依靠市场的力量来联系和推进,实行请进来与走出去相结合,既邀请海外、省外人士回家乡,又在海外、省外就近就地开展活动。

(本报南京5月20日专电)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