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期,全家搭个帐篷听场音乐会

2017-05-29信息快讯网

“这地方真棒!最后一首乐曲是《仲夏夜之梦》,和这里给人的感觉非常契合。”27日晚,国际名指挥雅尼克·涅杰-瑟贡携费城交响乐团,在Maxus大通音乐谷举行了一场室外音乐会,演出结束,他给出了这样的评价。沪上首座环形草坪露天音乐剧场———大通音乐谷日前正式启用,并在5月27日至29日期间,将连续上演三场不同风格的音乐会。有意思的是,听众中有许多人当天下午就来到了音乐谷,他们举家前来,搭起帐篷,带来野餐,在入夜之后又走进露天音乐剧场,赴这场和古典乐的夏日约会。

一位乐迷留言说,“假期,全家搭个帐篷听场音乐会”这种场景体验很浪漫。而随着大通音乐谷的正式启用,它与周边“华特迪士尼大剧院”以及生态园“音乐村”,构成风格多元的音乐消费模式,将融合自然人文景观和音乐艺术的文化消费方式,带到沪上更多家庭身边。

室外音乐会成古典乐更轻松的“打开方式”

许多乐迷发现,此次费城交响乐团来沪,分别在东方艺术中心和大通音乐谷举行了两场音乐会;随后登上大通音乐谷舞台执棒《武侠三部曲》交响音乐会的谭盾,不久前则在东艺上演《敦煌遗音》。同样的费交,同样的谭盾,室内和户外演出带给听众的感受会有什么样的不同?

“室内主要听品质,室外主要感受氛围。”上海大学音乐学院院长王勇告诉记者,就像吃西餐分“米其林”和“必胜客”一样,前者吃的是手艺,后者主要是感受就餐的其乐融融。

眼下,在室外欣赏交响音乐会,也是全球音乐消费的一种时尚。许多世界名团都有推出室外音乐会的传统,一般在每年夏季,安排5至10场。费城交响乐团室外演出场地萨拉托加艺术中心、曼恩演艺中心,就被乐迷称为费交的“室外主场”。

有人做过统计,世界范围内,古典乐的资深乐迷占总人口的不到5%,但是室外音乐会的形式,正在以家庭消费、亲子消费等相对轻松的“打开方式”,走进更多人的生活。“音乐界有句话叫‘你不知道古典乐是我们的错’。室外音乐对于音乐推广来说,有很大意义。”王勇表示,音乐人有必要打开大门,让大家欣赏到这道风景,室外音乐会可以成为更多人踏入音乐殿堂的第一级台阶。

是什么吸引挑剔的名团两度造访音乐谷?

说到户外音乐,听众和乐队最先关心的可能都是如何保证音效。比如,德国柏林爱乐乐团的“柏林森林音乐会”,其演出场地瓦尔德尼森林剧场,就是一个天然盆地,由于四壁结构适宜音乐回弹反射,演奏效果堪比音乐厅,很好地保证了古典乐的效果。

大通音乐谷设计之初就要求融于绿色林木之中不能突兀。因此,在参考了瓦尔德尼森林剧场、萨拉托加艺术中心、曼恩演艺中心之后,著名舞美设计师沙晓岚团队,为音乐谷制定了下沉式设计:座席层落差约3米,让不同座位的观众都有观看舞台表演的视角视域,也能有效聚拢演出的声音。基础舞台之外还设有高度逐级升高的四层,首先满足了交响乐队各声部位置的需求,也为其他演出提供了变化层次的空间。

正是这样的设计,让挑剔的费交“二进谷”。上海国际旅游度假区运营管理公司总经理陈超说:“去年,音乐谷刚建成,费交和上海爱乐乐团合作了一场音乐会。演出结束后,费交发现音乐谷的室外表现力超越预期,于是拍板,提前一年定下了此次演出。”她同时表示,音乐谷的启用,也与区域内的“华特迪士尼大剧院”、生态园“音乐村”,构成包含音乐剧、交响乐、电声音乐等风格多元的音乐消费选择,“户外野餐、春之集市、亲子游艺、房车营地等综合项目,也为更多家庭在户外享受音乐营造了轻松的环境。”

或许不久的将来,乐迷会在“听歌剧去上海大剧院,听音乐剧去文化广场,听交响乐去上交音乐厅”之后加上一句“听室外乐去音乐谷”。“城市,应该尽可能地满足层次更丰富、需求更广泛的音乐文化诉求。”王勇说,音乐本来就是一种生活方式,室外音乐也需要属于自己的“主场”。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