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讲解,不会“圈粉”怎么行

2017-05-31信息快讯网

 

科普讲解,不会“圈粉”怎么行-信息快讯网

黄麒通(前排左四)在科普场馆里随处一站,讲上三分钟,一条路就被堵死了。(黄麒通供图)

素来平静的科普圈子,如今冒出了一群会“圈粉”的“鲶鱼”:他们能言善辩,随处一站就能吸引许多人的耳朵;他们开微博、上知乎,把自己经营成“网红”,甚至有人已经按照自己的理念寻觅并壮大“队友”。

长期以来,科普都是以政府付费并免费提供给公众的形式存在,随着人们经济水平和对知识认可度的提高,越来越多的人愿意为获得更好的服务埋单,知识变现的“风口”来了。

不到三分钟“聊满”一条路

下个月,华东师范大学微电子专业毕业生、上海科普讲解员大赛二等奖选手黄麒通,就要启程参加全国科普讲解员大赛,他是上海六名代表中唯一一名“体制外”选手。在上海自然博物馆做志愿讲解员时,只要他在一处立定、开嗓,不到三分钟,“闻声”而来人群就会站满整条路,他也因此收获了“黄大仙”的别名。

而在黄麒通活跃的圈子里,许多人都有把听众“钉”住的本事。不久前,在上海植物园的蔷薇花园改造时,志愿讲解员、复旦大学教师裴鹏对着光秃秃的土堆讲了半个小时,听众仍意犹未尽。

通常,展品相对固定的场馆,讲解员只要背出台词,就能应付一般听众。但好的讲解员还有更高的追求,比如黄麒通带观众参观植物园时,一路上,跳出蛤蟆就讲蛤蟆,跳出蚱蜢就得讲蚱蜢,如果这一天啥惊喜都没有,他还是可以讲得眉飞色舞。

所以,无论是一捧土、一片树叶,还是一只杯子、一条路,“黄大仙”们练就了“见招拆招”的本领,这也对科学诠释者们的知识储备提出了更高要求———只有肚子里有货,才能对各种场景、各种提问应变自如。

知识变现的“风口”来了

据统计,“十二五”期间,上海全社会的科普投入达20多亿元,居于全国领先地位,这也使得一批民间科普机构得以发芽,一批科普创业者应运而生。

因为一段37分钟的人类学演讲视频《进击的智人》,国家博物馆讲解员袁硕一夜之间成了“知识型网红”,他在知乎平台上的粉丝数达到了15万。

《失控》一书的作者凯文·凯利曾提出过自媒体时代的“1000粉丝”理论,即一个人只要拥有1000名铁杆粉丝,就能糊口。如今,一批知识服务型平台的崛起,无疑打通了科普创业者们的变现之路。

去年,万维钢辞去了美国科罗拉多大学物理系研究员的职务,成为某平台上的专栏作家,到目前为止,这个年收费199元的专栏已经拥有近10万个订阅者。新媒体平台“知识分子”创立的“科学队长”栏目,定价99元/年,吸引了浙江大学生命科学研究院教授王立铭、北京天文馆馆长朱进、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员徐星等一批“新生代”科学大咖的加入。

黄麒通现在的收入,主要来自为公众提供科普讲解的有偿服务。家长们为了让孩子得到更好的科普讲解,自愿支付一定的讲解费用,一个月中,黄麒通有10天左右需要“带团”,其他时间则能自由支配。

创业者心中的“诗和远方”

比起抓住时代机遇成为一名“网红”,黄麒通更想把自己的经验和心得分享给更多志趣相投的“小伙伴们”。于是,去年他把大部分时间花在了一件事上———带出一支能抓住人心的科普讲解员队伍。

上海植物园非常支持他的想法,一场试验由此开始。首先是招人,黄麒通觉得基础知识比能说会道更重要。所以想成为上海植物园志愿讲解员,首先要经过生物、地理、化学、物理四门测验,题目近乎“疯狂”,比如,“你认为在生态学上,R对策者和K对策者有何区别?”通过测试的“考生”中,有中科院植物所的博士、园林局的退休员工、观鸟爱好者……此后,志愿讲解员们还要经历7个月的培训,内容包括细胞学、生物学、植物形态解剖学等。

不久前,这支队伍亮相上海植物园春季花展,尽管还不能做到3分钟让观众把路堵死,但让观众不离场是没有问题了。更重要的是,这支志愿讲解员队伍组建至今,只有一两个人离开,远远低于一般科普场馆的志愿讲解员流失率。

作为一脚踏入“风口”的科普创业者,黄麒通亦怀揣着“诗和远方”:一个人再有能力也只能做几场活动,如果能有一群人投身其中,勇敢探路,相互切磋,就有可能做成更大的事。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