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根”创业,梦想是最大动力

2017-05-31信息快讯网

本报见习记者 朱颖婕

摆过地摊、卖过零食、搞过教育、拿过百万元风投……出生于1994年的河南小伙吕耀东,今年即将从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毕业,但他的创业史已有8年。

身为大学生创业者,吕耀东遇到过缺钱、缺资源、缺能力等困境,但他凭着一股不服输的闯劲,坚持下来了。他说,梦想永远都是自己最大的动力。

曾经开过一家覆盖全校宿舍楼的零食铺

吕耀东对经商的热情,在小时候就初见端倪。9岁那年,吕耀东无意中帮从事花生米加工生意的父亲谈成一笔大订单,这让他萌生出了长大以后要创业的念头。

高中住校时,吕耀东发现很多同学有吃夜宵的需求,但因为宿舍有门禁,所以难以如愿。窥见这一商机后,时任学生会主席的他发动身边的同学,一起做起了“东子零食铺”。那时,他负责进货、供货,其他“合伙人”负责售卖,而学生则可以到固定寝室购买。后来,零食铺以每栋楼每3层开一家“分店”的势头,在2个月内迅速覆盖全校9栋宿舍楼,“最后把旁边一个高中也覆盖了”。

考大学的时候,吕耀东选择报考上海科学技术职业学院“创业管理”专业。因为他意识到,过去那种“草根派”的创业模式,虽然也能赚钱,但他急需补充专业的法律、财务、管理知识,让自己的视野、能力再上一个台阶。

大一刚进校,吕耀东就在一本笔记本上,洋洋洒洒写下十几页,罗列了许多创业项目和计划。最后,他选择先从自己的“老本行”零食生意入手,结合时下热门的互联网技术,开一家“校园宿舍网上超市”。这个凝聚他极大心血的产品,就是后来获得200万元风投的“校老板”。

“这个时代的创业,最重要的是解决有意义的问题”

“越努力越幸运,机会总是给有准备的人。”吕耀东常说自己是幸运的,因为创业之路虽然艰辛,但他遇到了许多赏识他、帮助他的前辈、师长。

学校商贸管理学院副院长宋柏红是吕耀东大学期间的创业指导老师。为了圆吕耀东的“创业梦”,三年来,她为他积极争取各种资源,并精心辅导他的每一场创业大赛。

宋柏红还提到,为了支持吕耀东等创业“苗子”,学校也特意为这些学生创设良好的环境和条件,营造了鼓励学生自主创业的氛围。比如,以优惠价格或免费为学生提供创业所需场地、为学生提供创业训练的实战场所和环境、出台相关补贴政策,等等。

“静心静气,时时刻刻不忘初心。”这是宋柏红对吕耀东的寄语,也是吕耀东一直记在心里的话。“这个时代的创业,最重要的是解决有意义的问题,而非盈利。”吕耀东相信,无论成功与否,创业最根本的意义在于,让每一个创业者变得更好、更强大,进而朝着自己心中的理想不断靠近。而他能做的,就是带着感恩的心出发上路,带着别人给予他的精神助力勇敢前行。

比成功更难忘的是创业路上的一道道坎

回顾自己的创业经历,吕耀东最难忘的不是所有成功的瞬间,而是一个个他曾经以为不可能迈过去的坎。

他提到,“校老板”获得成功后,他随即注册了一家公司,其间,他遭受过多次拒绝和质疑,也经历过严重的股权纠纷。压力最大的时候,他在上海的街道上整整走了一天一夜,思考自己的前路。后来,当新的机遇摆在眼前,他也曾纠结于如何取舍。而让他一次次重获新生的,还是自己身上的那股闯劲。

从一个初出茅庐的农村孩子,到一个拥有不少光鲜头衔的创业者,吕耀东心中始终记得,自己的初心就是靠双手、靠脑袋,闯出一片属于自己的天下。

“当我们想得到更多的时候,一定会遇到挫折,能跨过去就跨,但我们也要知道,跨过去了还会遇到更大的挫折。”吕耀东说,“哪怕慢一点也没关系,只要我还在前行。”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