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怖主义阴云再次笼罩英国

2017-06-05信息快讯网

 

恐怖主义阴云再次笼罩英国-信息快讯网

在恐袭发生地伦敦桥附近,一位母亲紧紧地抱着惊恐的女儿在警方的护送下撤离。视觉中国

伦敦、曼彻斯特、伦敦……当地时间6月3日晚,英国首都伦敦市中心再次发生恐怖袭击,已造成七人死亡,48人受伤,这是过去三个月内英国发生的第三起严重恐怖袭击。

虽然正如《泰晤士报》所言,英国将不会畏惧恐怖主义,但频频发生的恐袭令民众不断反思与拷问政府的安全与情报工作。而距离英国大选仅剩五天,对于首相特雷莎·梅而言,原本期待的轻松获胜亦因为接连而来的恐袭演变为忽上忽下的“过山车”。

“英国将不会畏惧恐怖主义”

当地时间3日晚,伦敦泰晤士河上伦敦桥附近发生连续袭击事件,一辆货车冲撞行人,三名袭击者随后弃车并持刀伤人。与此同时,沃克斯豪尔地区也发生伤人事件。伦敦警方已将前一起定性为恐怖袭击,并当场击毙三名袭击者,随后逮捕12名嫌疑人。

发生恐怖袭击的伦敦桥与博罗市场位于伦敦市中心的SE1区。近年来,以多元文化著称的SE1区已经从泰晤士河南岸的无名角落变为遍布着酒吧、餐厅与景点的充满活力的街区。英国《独立报》认为,伦敦桥与博罗市场象征着伦敦的复兴与团结,它们是这座自由、包容与热情的城市的心脏,因此成了恐怖分子的目标。人们聚集在SE1区享受伦敦的生活,然而这一属于21世纪的伦敦生活方式却成为憎恨人性的袭击者的目标。

周六的恐怖袭击让人联想起3月22日威斯敏斯特桥的恐袭,那里是伦敦乃至整个英国的心脏。《纽约时报》认为,恐袭令英国全国陷入震惊与愤怒,这是对英国人生活方式发起的挑战。周六之夜,伦敦桥正是英国人享受周末之处,民众会担心自己习以为常的生活方式受到攻击。袭击发生在曼彻斯特爆炸案哀悼演唱会前夜,距英国大选仅五天,在《泰晤士报》看来,这样的时间节点并非巧合。该报在恐袭后第一时间发表了名为《民主将获胜》的社论,“我们要告诉这些热爱死亡的人,英国将不会畏惧恐怖主义,而民主终将获胜。正如巴黎巴塔克兰剧院袭击案中痛失妻子的法国记者安托万·莱里斯所言,你们无法得到我们的仇恨,但正义永存。”

恐袭发生后,保守党与工党宣布暂停竞选活动,英国民众甚至在网上发起“取消2017英国大选”的请愿。《每日邮报》认为,取消大选是十分困难的,但政府应当在如此关键的时间点做好足够的安全措施。伦敦市长萨迪克汗对此表示,虽然能理解为什么人们有这样的想法,但照常投票恰恰能显示英国永远不会畏惧恐怖主义。

恐袭影响选举有西班牙先例

在4月19日梅宣布提前大选的那一刻,也许谁也未曾料到英国将在短短两个月内遭遇一连串的恐袭。英国 《卫报》 写道,4月宣布提前大选时,梅认为这本应是属于她的“加冕礼”,如今这位保守党领袖发现选战远不如想象的那么轻松,“原本期待中的轻松胜利已变成一次忽上忽下的过山车”。而根据6月4日的最新民调,保守党只领先工党一个百分点,曾经巨大的优势荡然无存。《纽约时报》 认为,正是因为这次大选意义非凡,它将决定脱欧后英国未来的走向,因此英国应做好面对更多恐袭的准备。

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CNN)指出,通常而言,恐怖袭击能让国家更团结,就像“9·11事件”后布什政府得到了美国民众前所未有的支持,但在距离大选如此之近的时间内接连发生恐袭会产生难以估量的影响。CNN以2004年西班牙大选为例,在那次大选前三天,发生在马德里的恐怖袭击造成191人死亡,民调中遥遥领先的时任首相阿斯纳尔出人意料地输给支持从伊拉克撤军的萨帕特罗,外界普遍认为马德里恐袭是萨帕特罗爆冷胜出的主要原因。而如今的英国民众会担心政府没有意识到会发生恐袭,也无法保护公民的安全,也许将对梅首相的选情产生冲击。

《独立报》质疑,为何在发生如此严重的曼彻斯特爆炸案后,英国政府反将安全威胁级别从最高级的“危急”下调至“严重”,也正因为此,英国军队从街道上撤离,让恐怖分子有机可乘。《独立报》 援引内部消息人士的话说,“这是英国政府情报的失败。我们迫切地想知道为什么会降低安全威胁级别,那是联合反恐分析中心根据情报所做的决定。”CNN也认为,运用汽车和刀具进行恐怖袭击防不胜防,最好的防守就应该是出色的情报工作。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