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草沙-陈行连通工程加速推进中

2017-06-13信息快讯网

青草沙-陈行连通工程加速推进中-信息快讯网

 

讯(记者 史博臻)论及水源地的美丽,当属青草沙,取自江心水,形似中华鲟。如果在这条“中华鲟”的头部——中央沙库区,通过海底隧道和陈行水库相连,将惠及更多市民。记者从主要负责上海四大水库设计建设的中国三峡上海院了解到,酝酿多年的青草沙和陈行连通工程终于要迈出实质性一步。该院河口海岸工程设计部主任吴彩娥透露,水务部门已经把相关工作提高到议程上来,有望在今年形成初步方案。

 

青草沙水库——上海目前最大的水源地,也是全国最大的江心水库,它负责向上海中心城区供水,2011年6月全面投入运行。水库内的中央沙库区,和想象中波光粼粼的画面不太一样,两米多高的芦苇一眼望不到边,不时有飞鸟掠过。吴彩娥介绍,这里是一块储备用地,当青草沙库区水位过高的时候,就会泄水放到中央沙库区,形成一个新水库。根据需要,中央沙水库将施工打造一条十多公里长的通道,把青草沙与陈行水库相连通。有了青草沙水库富余的优质水补充,将大大提升1992年竣工的陈行水库的供水能力。

 

青草沙水库由于本身库容大,储备资源丰富,因此拥有很多可供挖掘的潜力。吴彩娥介绍,水库设计有提前量,不光只满足现在,更要前瞻未来发展。设计水库之初,应根据规划水平年所要达到的日供水量展开具体设计。东风西沙、青草沙按照2020年这一规划水平年设计库容。青草沙水库的日供水量在351万吨,设计中的最大载荷量可达到每日500万吨;去年底通水的金泽水库则“更前一步”,依照2040年的规划水平年来设计。

 

青草沙-陈行连通工程加速推进中-信息快讯网

 

站在堤岸上,左侧是清澈的青草沙之水,右侧是浑黄的长江之水,一堤之隔,竟是两个世界。都是从长江上游奔腾而来的,为什么一堤之隔竟有这般差异?“这是因为在青草沙水库有一种天然的絮凝剂——泥沙。奔腾而来的长江水,浩浩荡荡,在这里经过泥沙的洗礼,就变得如此清澈。”总工程师胡忠民说。

 

不过,水库存在一个通病:有库必有藻。中国三峡上海院正在青草沙水库实践生态型水库,用物理拦截和生物拦截来打造立体的控藻防藻措施。比如,在水中引入大量植物、微生物,并投放花鲢、白鲢等摄食藻类的鱼苗,阻截泥沙,降解水中氮、磷等有机物。在堤岸上经过,圆形的生态混凝土球将堆积成护坡,它具有生态亲和性和长期耐久性,其自身多孔性与良好的透气透水性能使旱生、水生植物生长其中。选种黄花鸢尾、路易斯安那鸢尾、旱伞草、花叶芦竹及金边石菖蒲等水生植物,增强水源地的自净能力,吸收氮磷营养,修复水库边坡水生生态系统,从而达到控藻抑藻的效果。根据规划,今年青草沙水库将完成14公里护岸沿线的植物种植。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