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阅读】两代人的孤独

2017-06-19信息快讯网

【新阅读】两代人的孤独-信息快讯网

 

《爱在别离时》

 

[美]安娜·昆德兰著

 

张海香译

 

重庆出版社(2017年6月版)

绿箜

《爱在别离时》的故事并不复杂,女主角艾伦毕业于哈佛大学,在纽约有一份体面的工作,却因为母亲的癌症不得不放弃一切回到小镇,照顾家人。她太像是大部分年轻人的缩影,忙于在大城市的一切,工作、男友和琐碎日常。倘若不是母亲生了病,甚至不会抽出时间和母亲一起做点什么事,读书,下厨,或仅仅只是聊天。

但正是因为这样的契机,艾伦才发现自己从前对母亲的了解太浮于表面,她丝毫不了解自己的母亲,按她的说法就是,“母亲就像是晚餐:为了生存,我需要她,却未曾留意她的想法。”曾经所有对母亲的认知,仅仅是基于“母亲”这个形象---她操持家务,处理琐事,井井有条地收拾着一切。与父母之间的关系往往是这样的:我们彼此相爱,却绝不会时时刻刻亲密无间。由于代沟、三观不一致或者别的什么,总之我们常常因为无法相互理解而产生隔膜。如果说要抱怨生活、吐槽日常、倾诉感情问题,我们的第一选择从来都是朋友,而不是家人。以至于成年之后,与父母的关系会让人越发有种孤独感。

但实际上不只是我们有这样的感受,父母同样,有着不被子女理解的苦恼,于是双方间的关怀被迫只停留在嘘寒问暖之上。

小说里,艾伦对母亲的误解在于,以为母亲懦弱、平庸、乏善可陈,她和母亲讨论简·奥斯汀,讨论《傲慢与偏见》里的伊丽莎白和简。她一点也不知道母亲原来喜欢读书,而且还有自己特别的见解,“各国女作家不应该狭隘地把女人分成聪明和甜美这样的小类。”她这样说。而奥斯汀笔下的简·班尼特是个暗含深意的意象,母亲就是这个意象背后的真相,一个像简·班尼特这样温顺善良、却又坚忍的人。

其实比起亲情,文字中令人感受到更多的是个体的孤独感,那种“谁都不是真正理解我”的感觉,艾伦是孤独的,患了绝症的艾伦母亲是孤独的,冷淡绅士的教授父亲也是孤独的,谁不是呢。《爱在别离时》全然没有翻译小说的隔阂与生涩,纽约和北上广一样,朗霍恩就像任何一个不知名的故乡,而艾伦太像是我们自己。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