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在敦煌石窟里练就绘画童子功——访86岁的工艺美术家常沙娜

2017-07-04信息快讯网

 

她在敦煌石窟里练就绘画童子功——访86岁的工艺美术家常沙娜-信息快讯网

常沙娜近照。

 

她在敦煌石窟里练就绘画童子功——访86岁的工艺美术家常沙娜-信息快讯网

常沙娜为亚太和平会议设计的彩印头巾礼品,巧妙地运用了敦煌壁画中的藻井及鸽子图案。(均资料图片)

“把佛头、骷髅头穿在身上,把熊猫的两个眼睛设计在胸口,这怎么行?”对于如今的设计领域,86岁的工艺美术家常沙娜有着太多的看不惯,近日被聘为上海大学上海美术学院顾问教授、做客“上美讲堂”期间接受本报记者采访时,这位头发花白、声音爽朗的老人直言不讳。在她看来,工艺设计是美的传承,来不得简单粗暴。“首先要虚心研究老祖宗留下的东西,再谈运用。大小、比例、前后、层次、疏密、色彩、对比、协调等等,都是学问。”

常沙娜以自己的方式———对敦煌艺术的研究与转化、继承与升华,守护敦煌大半辈子。她的人生记忆却是从法国开始的。出生于法国里昂,幼年在艺术之都巴黎度过,6岁那年随父母回到中国时,她更像一个法国女孩。“当时我说着一口流利的法语,中文倒是一句也不会。”常沙娜坦言,名字中的“沙娜”原本是法语单词的谐音,纪念出生地、一条源自里昂的河流。渐渐地,这个名字似乎预示着某种缘分,指引她走向中国西北的茫茫沙漠,开出婀娜的人生之花。

两个决定,改变了常沙娜的一生。一个,来自她的父亲———有着“敦煌守护神”之称的常书鸿。另一个,来自她的恩师———时为清华大学营建系教授的林徽因。

常书鸿把常沙娜带回中国,带向敦煌。“我的绘画童子功就是在敦煌石窟里练就的。我特别喜欢进洞画画,每到假期,都要跟着大人们爬进蜂房般的洞窟临摹壁画,根本不用催。一面临摹,一面听大人们讲述所临壁画的历史背景与艺术风格。”那段时光有着不为人知的艰辛,常沙娜却如痴如醉沉浸其中。

林徽因则把常沙娜“要”到身边,从事工艺美术设计。1951年于北京故宫举办的一个敦煌文物展,看得林徽因深受触动。彼时她正琢磨着将中国历代元素应用于当代生活,于是邀来深谙敦煌艺术元素的常沙娜担任助手。“到林先生身边没多久,她提议我为亚太和平会议设计一款丝织彩印头巾作为纪念礼品,把敦煌图案作为头巾的基本格局,要有和平鸽,但和平鸽不能用毕加索的,要把敦煌壁画上的鸽子组合在一起。我按照她的思路做了,最终丝巾作为国礼送给外宾时大受好评。”在鲜活的设计实践中,常沙娜找到了前行的方向。那些曾经环绕在自己身边的精美的敦煌装饰图案,不应仅仅冷冰冰地存在于洞窟的墙壁或画师的临摹画纸上。进入当下人们的衣食住行,让美的感受在日常生活继续生长,才是它们真正获得生命力的方式。

“民族传统图案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设计素材库。仅敦煌图案就堪称一部丰富的装饰艺术图典,藻井、平棋、人字披、龛楣、华盖、背光、佩饰、地毯、花砖等等每一类图案都藏着万千变化。”常沙娜说,图案是设计的基础。幸运的是,老祖宗给我们留下了太多的好东西。

至于该怎么运用这些传统图案,关系到工艺美术的实质。要以现代意识来审视传统图案,更要以所设计的具体物品作为前提。常沙娜透露,当年自己为人民大会堂宴会厅顶做的装饰设计几经修改才有日后的成功。第一稿设计出来,一位工程师对她直言,你的设计很好看,但是没有与照明、通风口相结合,宴会厅所需要的功能不解决,设计得再漂亮也没用。

在常沙娜看来,传统图案与现代生活的结合离不开潜心的揣摩,急不得,躁不得。将对传统的理解化作内心的养分,创作所需时才会自然喷涌而出。“图案有图案的法则,色彩、造型、构成不可分割,同时,它们又与材料、功能、工艺分不开。比如做服装设计,为裙子还是衬衣设计,在呢子还是丝绸上设计,都有讲究。图案基础是从前工艺美院头两年的必修课,先是临摹传统的、民族的图案,包括蓝印花布、刺绣、敦煌图案等等,进而通过手工把图案转化为产品,比如拿你临摹的东西做个靠垫,通过制作知道设计与制作的关系,与材料的关系。这是一个循序渐进、逐渐体悟的过程。”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