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类必须要警惕被数据所控制

2017-07-09信息快讯网

人类必须要警惕被数据所控制-信息快讯网

 

《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作者、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尤瓦尔·赫拉利在沪分享对未来社会的看法。周凯摄

 

■报首席记者 樊丽萍 记者 许 旸

 

“到目前为止,人们一直相信,死亡是一种自然规律,有生就有死。但未来几十年,科技的发展或许会重新定义死亡。比如,科学家们会说,人之所以死,是因为一些技术问题还没有解决。”先后写下《人类简史》《未来简史》两本畅销书的耶路撒冷希伯来大学历史系教授尤瓦尔·赫拉利昨天来到上海,在一场名为“造就未来大会———主动进化”的论坛上,分享他对未来社会的一些看法:随着人工智能以及生命科学的发展,人类社会或正向一个新的纪元迈进。过去40亿年来,包括人和哺乳动物在内的生命始终被自然法则主宰,而未来,科学家可能会通过智能设计的方式创造出一些非有机的生命体。也就是说,“物竞天择”可能正在被智能进化所取代。

 

首次来沪的赫拉利,在做报告前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有意识的机器人会残害人类?别把科幻当科学!

 

随着《未来简史》的问世,赫拉利提出了一个尖锐的问题,引发学界广泛关注。他指出,人工智能带来的一个最大危险是,会让很多人失去经济价值,从而变得“无用”。

 

现实社会的一些发展趋势,似乎也在提醒我们人工智能有潜力取代人类———无人驾驶技术的应用、“阿尔法狗”屡屡战胜围棋世界冠军,越来越多的人工智能在画图、作曲、写诗等艺术领域表现出与人类不相上下的水平……对此,赫拉利认为,在洞察到人工智能给人类带来的现实冲击后,人们必须认真思考一个命题:如果不想变得“无用”,那么就应该在人之为人的方面有所发展,而不是在一些技术领域和人工智能竞争。

 

“与人类相比,人工智能的学习速度快得多,而且可以像手机升级一样,持续快速学习。不过,人工智能始终是以解决具体问题为目标的,它再像人,也始终不是人,因为它不具备意识。有爱有恨有困惑,会对周遭的事物有所感想,这样的意识只有人类才有。”赫拉利谈到,虽然科幻电影里,不时出现具有意识的机器人,滋生出残杀人类的想法并付诸实践,但这始终是科幻而不是科学。“到目前为止,科学上没有任何证据显示,人工智能会产生像人类一样的意识。在物种的区分上,人工智能再智能、再像人,它始终更像一个蘑菇———是物,而不是人。”所以,即便在一些特定工作岗位上,机器会比人工更高效,但人只要不断学习、不断发展、懂得改变,不需要担心没有存在的价值。

 

改变当下教育模式,不断发展人的感知能力

 

当然,赫拉利也不是没有担忧。他认为,人类社会正在进入一个史无前例的新阶段。“如果说20世纪,我们通过工业化的方式,生产出汽车等各类商品,并对此习以为常,那么在21世纪接下来的几十年里,人类可能会通过智能设计,生产出人的器官、身体部件,以及一些让人与机器结合的脑机接口。”科学家可以发明出半机械人工程,诸如仿生手臂等。对此,《未来简史》中曾这样描述:“瘫痪的病人已经能够仅靠意念就移动仿生肢体或操作计算机,而依靠读取头皮发出的电子信号的读心头盔只需400美元就可以买到。”

 

面对这样的未来社会,赫拉利提醒,人类必须要警惕被数据所控制。或许是洞察到这一点,赫拉利拒绝使用智能手机。他说:“现在的信息实在太多了,人有时候应该学会屏蔽无用的信息,而不是迷失在信息的汪洋里,失去深度思考的时间和能力。”

 

与之相关,赫拉利还表达了他对学校教育的一些不满:今天的学校,教学方式还是工业化时代留下的。一个班级的学生对着一个老师,学习这样那样的知识。学生们被告知掌握这些知识,未来才能谋得一个饭碗。“未来社会有哪些新岗位出现,需要怎样的人,我们还不完全知道。所以今天的教育必须教会孩子不断学习,能够获取有用信息、拒绝无用信息打扰,不断发展人的感知能力。”赫拉利认为,比起具体学什么知识,更需要改变的是教育模式。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