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际】EPA能拯救深陷困境的安倍吗
■陈友骏
7月6日,日本首相安倍晋三与欧洲理事会主席图斯克及欧盟执委会主席容克举行会晤,双方共同宣布日本欧盟经济伙伴关系协定 (EPA) 谈判已达成框架协议。
可以说,日本和欧盟为了尽快达成此份框架协议,均付出了较大努力,也在个别核心问题上做出了一定的让步和妥协。比如说,欧盟将在EPA生效后的七年时间内,逐步下调对日本汽车征收的关税,并在第八年取消相关关税;而日本将开放部分国内的农产品市场,并给予奶酪、牛肉和猪肉等农副产品更为优厚的进口条件。
尽管如此,该框架协议的基本达成并不意味着这一协议会即刻生效,更何况日本与欧盟之间仍在就保护投资者的仲裁制度进行交涉、磋商,而且双方在这一议题上存在较大分歧,短期内或许难以形成一定的共识与默契。
但值得注意的是,日本与欧盟之所以急于达成框架协议并对外公布这一结果,背后各自均有考量。尤其是对于日本安倍政府而言,这份协议的达成不仅有助于其在国际政治舞台塑造“自由贸易旗手”的“光辉”形象,更有助于适度缓和来自国内的反对意见,暂时稳固执政地位等。
首先,安倍政府意图借助 日 欧EPA协议,为TPP谈判创造条件。实际上,在美国特朗普政府宣布退出TPP之后,日本就转而成了 TPP谈判的主导者与推动者。日本意图建立一个没有美国参加的TPP,同时也为美国的随时回归提供必要的窗口。但是,失去美国后的TPP谈判并不顺利,各方之间出现了明显的意见分歧。与此同时,日本的主导权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大,致使TPP谈判脱离了日本的预设轨道。在此背景下,安倍政府急需为 TPP的下一步谈判创造良好的外部环境,而EPA框架协议的达成无疑是重要的战略部署之一。此外,日美经济对话的举行与日美同盟关系的稳固发展也都对此传递了重要信号。
其次,安倍政府意图借助在农业问题上的让步,进一步加速针对国内产业的结构性改革进程。坦率地说,为达成这一框架协议,安倍政府在农产品进口问题上做出了较大的妥协与让步,但也换来了在汽车及相关零部件出口上的丰厚回报。从这一层面来看,日欧EPA的相关内容实则反映了“安倍经济学”结构性改革的政策意图。一方面,安倍政府希望打破国内农业被长期垄断的局面,通过引入外来压力,迫使日本国内农业团体及主要农业利益“守成者”实施安倍政府所设计好的改革措施。当然,安倍并不想放弃日本农业的整体,只想牺牲部分缺乏足够竞争力的农业产业,以节约一定的资源投入为营造部分具备充分竞争力的农产品及产业,即所谓的“进攻性农业”,提供条件。
另一方面,安倍政府将继续扶持以汽车为代表的日本制造业,通过扩大出口及抢占国际市场份额,为日本制造业的转型升级创造必要且足够的空间。总之,安倍政府结构性改革的政策目标是“转弱变强、做强为大”。
第三,安倍政府希望利用外交的“优异成绩”,适度缓和来自国内的批评与否定。众所周知,不久前自民党在东京都选举中完败,甚至创下了该党在东京都议会的历史最低议席数。更为糟糕的是,被视为安倍接班人之一的现任防卫相稻田朋美,竟然在助选过程中发表有失水准的不当言论,招来包括自民党内部及在野党的“大面积”非议。对此,作为党首且直接参与选举拉票活动的安倍晋三理应担负一定责任。但身为首相的安倍晋三显然选择了战术性“逃避”,并没有以一种正确的态度来总结自民党的失利与自己的失误。而安倍本人又深陷“加计学园”丑闻之中,直接招致了信任危机。鉴于此,安倍急需必要的“政绩”,证明其个人的执政能力与信誉。因此,日欧EPA的框架协议或许在这个关键节点发挥了必要作用,既转移了 日本国民的关注焦点,更为安倍的“华丽转身”创造条件。
(作者系上海国际问题研究院副研究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