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味书屋】生命诗性的体验之美
《生活过成诗》
陆萍著
出版社出版
■王新民
陆萍的诗歌有一种不同于常人的凝视、观察、倾听和想象的领悟力,有一发不可收的抒情天分和淋漓尽致的诗意表现力。其诗歌幽深跳跃轻灵的节奏,开拓了诗歌的审美想象空间,再造了意境美妙的诗歌情怀。
陆萍以平静和超脱的心态,面对纷繁的现实世界,在智慧思辨中放纵自己的激情。她在自己的诗歌中,想要表达的是文明摆脱蛮荒的社会进程中、欲望泛滥的情境下,当代人无奈挣扎的尴尬:“有种空壳壳的东西/啪答啪答在背后响/曾经结实的信念不知何时飞了/谁在说是虚梦一场/一夜醒来常会恍如隔世/仿佛有什么东西丢落在什么地方/回头寻找发现遍地都是/却认不出哪件是自己的珍藏//是朝前也是后退 是缓冲/也是一种对生命全局的瞭望/把控一场真实而美好的人生/一些失落 有时值得张扬”。(《生命全局的瞭望》)
陆萍对现实、社会、人性、生命、灵魂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她善于将诗歌的内核,置于历史的巨大维度之中进行观察;将那些被欲望缠绕而苦苦挣扎的灵魂,驱赶到一个分外宁静的空间进行严厉地拷问。
于是,陆萍的诗歌,在憧憬、坚守、波折、反思中,显示出多种生命模式;在她的笔下,便生成出一些出乎意料的诗歌意象,以及由此而生的参悟。这些意象跌宕而有序,这些参悟独特而深刻,并给读者留下极其开阔的联想空间。
陆萍总是能够从物质世界里抽离出精神和境界;从日常生活俗事中,淘洗出优雅和闲逸;从湍急的时间河流中,捕捉瞬间的感悟和随想,并迅速升华为闪光的意象。在她的诗歌里,现代人的精神和情感意识,成为一种写作的常识,并在作品灵魂上烙下了深刻的印痕:“难得静心/翻开岁月触摸/只有自己知道有种失去/足以将人的一世颠覆/就剩下一副空架/看日 日也苍白/看月 月更凄孤//即使灯红酒绿功名利禄/哪怕全都给我/我也是空茫中一片黑屏/坏了一个修不好的硬件/叫‘归属’”。(《黑屏》)
诗人善于通过高浓度的情感表达方式,将微观事物和生活细节通过精细描述、或哲理挖掘、或玄秘联想让诗意撒向无比开阔的境地。而且,陆萍诗歌中氤氲的思想情趣、生活态度和异于他人的敏锐和悟性,是一种召唤人们回归自然的牵引力。所以,陆萍诗歌文本,读起来格外温婉动人。
虽然诗歌要求思想深刻,但诗人则不是干巴巴地硬贴哲思于作品中,也不是故作艰深、故弄玄虚,而是让哲学充当“旁观者”,靠作品本身说话,靠诗的形象、情意和语境说话,诗中所蕴含的活性元素,被有效激化,使诗歌文本的智力与情感获得紧密融合:“散云迷雾无法聚起/没有方向不知雨期/忘了路径没有菜单/到哪儿也不属于自己//什么时候被连根拔起/没着没落地悬浮飘移/灵魂被什么禁闭/在深处身不由己//自己被自己丢弃/谁也无法救你”。(《没有方向不知雨期》)
陆萍的诗歌语言很干净、鲜活,没有一点僵死和陈腐的气息,能够准确地表达丰富而充实的内心世界,具有较强的思想穿透力。从操作技法上看,陆萍的诗歌类似于散点透视,以情驭物,以象尽意,并在“减法的写作”中完成意象的铺排,从而获得言约而意丰的功效。经由经验、玄思、叙述、抒情的交替呈现,全息式地表达了诗人内心深处纷繁复杂的情感纠葛,通过变异或颠覆传统习见的书写方式,折射当代人精神世界的复杂性、矛盾性和多变性,维系特定语境中固有的真实感,构成陆萍诗歌鲜明的文本特征。
陆萍诗歌中的字链,往往需要读者去意会,即使你一时说不清楚,但隐隐约约中,你却觉得自己读到了什么,感觉到了什么,品尝到什么:“你在闪烁什么//你跃动在湛蓝的思想大草原/挑逗我披着红绸的灵感/一阵旋飞的风动里/你牵着我灵魂后院中的烈马/翩然而至//这是我骄傲的全部/在世界上尽情展露/所有偶一回首的人/将无一例外地/被一种诗的性感征服//你还闪烁什么呢”。(《界面光标》)
这些富有弹性张力的诗句让人灵魂震撼。抽象的事物,经过她的拼贴组合,许多生活场景、人和事串联了起来,便具有了巨大的现实包容性,并且引发丰富的想象力;语言本体与功能的同时“到场”,实现了生存境遇与精神向度的有机遇合;来自现实超越现实的意象群,又触发了生活感悟,使生命体验的深刻与诗性书写之美感相得益彰。
陆萍在诗歌创作中,充分释放其建构性的能量,探讨与诘问诗歌的多种可能性——异质文学艺术体裁之间“活性元素”相互转化的可能性;不断变化了的世界中新的题材摄取的可能性;在模式的连续循环中进行重新编码和奇异建构的可能性,因此成就了陆萍诗歌的独特气质。
读陆萍的诗,你会发现细腻敏锐的触角、饱满的情感、个性化的语言、奇特的想象。她在给我们美的享受的同时,总是强烈地冲击我们的感官,引发我们的思考,让我们从她空灵的诗句中获得诸多感悟,回到内心,回到自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