留学生在国外是怎样被自己的教授吐槽的?

2017-07-25信息快讯网

以前在看《何以笙箫默》的时候,曾经疯狂迷恋何以琛,觉得一定要找一个学法律的男票。后来理解为什么何以琛说他大学不找女票,因为学法律的根本就没有时间谈恋爱!

以下来自一位法律狗的吐槽:

学法律前,以为语文是最漫长的考试。现在想起来,当时自己太naive。第一次考试,老师说会有multiple choice questions还有essays。以为essay不过两三篇。结果共40道题,选择题只有6道,其它都是长问答题和分析论文。那场考试应该是写了4-5个小时吧,而且是不停的写,考完后去楼下星巴克买饮料,手抖的已经拿不起杯子了。据说复杂的课程考试一般是8小时,实在是无法想象。

留学生在国外是怎样被自己的教授吐槽的?-信息快讯网

虽然学法律很难很累是公认的(建筑狗可能不服),但很多中国留学生还是对这个专业爱的深沉,但是最近的发布的一个调查可能对学法律的亚裔来说是一个不好的讯息。

留学生在国外是怎样被自己的教授吐槽的?-信息快讯网

18日耶鲁法学院和全国亚太裔律师协会发布的一份研究显示,“法律行业里亚裔的数量越来越多,但是相对其他族群,他们很难挤入领导层。”

据大数据显示,占据全美人口6%的亚裔在顶尖法学院里占比已经达到10%。但是研究发现,联邦司法机关和州法官里,亚裔占比却分别只有3%和2%。94名联邦检察长中只有3名亚裔,而2437名选举出的检察官中,更是只有4名亚裔。

与之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虽然在顶尖法学院中,白人占比只有58.2%,但是在所有联邦和州法律职位中,他们的占比高达82.4%和80.2%。

而在私企领域,近二十年来,亚裔都是大型律师事务所中最大的少数族裔群体,占据所有律师的7%。但是同时,亚裔也是流失率最高以及成为合伙人比例最低的一个群体。

这种现象,其实不仅仅在法律行业,在整个就业的大环境中都是这样。明明在外国人眼中,“亚裔勤奋用功”,为什么却不受重用呢?因为“勤奋用功”根本就是一个贬义词,“勤奋用功”的延伸就是“只爱学习不爱社交”,又等同于“只能执行任务,不能成为管理层”。

而近几年,印度人貌似已经被外国人撕下“勤奋用功”的标贴,从硅谷食堂里的咖喱味一阵重过一阵就可以窥见一斑。“外国人进口的CEO,印度人占30%”的数据似乎更能佐证。

当印度留学生操着一口咖喱味的英语在课上不断blabla的时候,我内心有点想笑,这说的是哪国话哦!可就是被我们嘲笑英语口音的印度人取得了教授的欢心。而我们中国留学生却成为教授批判的对象。

英语水平不过关

留学生在国外是怎样被自己的教授吐槽的?-信息快讯网

来自亚利桑那大学的Adele Barker教授表示,亚利桑那大学的国际学生人数中超过一半是中国学生。但是,这些中国学生的英语水平普遍都不过关。

而被我们嘲笑口音的印度人实际英语水平很高。

做学术太功利

普林斯顿大学分子生物学系教授康毅滨谈到,很多中国学生从小养成了很强的竞争意识,普林斯顿是金字塔尖上的精英学校,对最终被普林斯顿录取的中国学生来说,与其说已经攀登到了金字塔尖,不如说真正的竞争刚刚开始。

有些学生进入普林斯顿后,心态急,享受不了科学研究的乐趣,而把实验看作“计件劳动”,急于求成,一旦不如意,就垂头丧气。有些学生进来后发现,自己辛辛苦苦读了那么多年书考上来,但这并不是自己喜欢的、擅长的,很迷茫。还有,他们往往在人际关系上会遇到问题,觉得不受欢迎,孤单。

这种现象在理工科的留学生里比较多,很多同学很少出去参加其他交流活动,生活的圈子和范围太窄,基本上是三点一线:实验室、住处和超市,这样就很少有了解别人的机会,也很少有给别人了解自己的机会,很多这样的学生就造成了“实验室机器人”的印象。

不爱和老师沟通

留学生在国外是怎样被自己的教授吐槽的?-信息快讯网

亚利桑那大学的Levin教说在答卷中抱怨, “不论我怎么鼓励我的中国学生,他们就是不说话!在我的课上,最安静的一群人肯定是中国学生。他们不说话,我无法确定他们是否听懂了我讲的内容。”

伯克利大学教育学院的教授Gomez反馈说,“我的中国学生只有在得了低分后才找我沟通。其实,他们应该早点来跟我讨论一下怎样才能得高分。我真的不太理解,他们似乎很少在课外与教授们接触,他们完全可以利用这些机会更好地进行沟通啊。”

不是太有礼貌

留学生在国外是怎样被自己的教授吐槽的?-信息快讯网

还有的美国大学教授对很多中国学生的印象是没有礼貌。

据北京《新京报》报道,一位美国教授称,有位刚刚入学的中国留学生申请加入她的研究团队,约见了几次面,次次迟到,而且从来不说“谢谢”,也从来不说“对不起”。她认为这和个人性格无关。

不忠诚,爱跳槽

留学生在国外是怎样被自己的教授吐槽的?-信息快讯网

对教授来说中国学生最致命不足是不忠诚,爱跳槽。

美国各位教授之间也在争学生,明争暗斗是难免的。有的中国学生来了之后不久就跳槽到其他科、学校,甚至同系的其他教授名下,即便签了保证协议的,也照跳不误。让费力从国外把他们录取来的教授很为难,教授的科研计划也不得不打破或中断。导致教授在录取中国学生时很有顾虑,特别是一些二三流的大学教授,甚至想办法特意考察中国学生的忠诚度。

而印度人除了在交作业方面总有各种理由之外,好像负面的声音并不是很多。

不爱和教授沟通就很可能错失教授推荐信的机会。错过教授的推荐信也没关系,毕竟只是少数个别的尖子生能获得。但为什么有着同一起点的中国人还是干不过印度人呢?

留学生在国外是怎样被自己的教授吐槽的?-信息快讯网

印度人“互相偏袒”

印度人抱团体现在在公司入职时,印度面试官赤裸裸的偏袒印度候选人,甚至不惜放水;而在工作中,印度同事又拉帮结派,喜欢口头上表功和讨好上司,个个都爱钻研晋升之道。

野心

印度人会有很明确的职业规划,为了实现他们的目标,在初期,他们表现出来的绝对是公司是我家的态度,各种小事抢着做,一步一步往上爬。

中国人则多数满足于现状,如果问他们想不想做经理,十个人里面有八个人会告诉你不愿意,因为那是一份吃力不讨好的活,又累钱又少。

眼界

中国人往往把本职工作做好就行了,勤勤恳恳埋头把手上的活干好,所以项目做得最好的永远是中国工程师。虽然技术很重要,但世界在很大程度上是由那些能说会道、知识渊博的人领导的。

而印度人眼界更开阔,他们热衷于了解最新的技术发展趋势,公司上层人事的动向,公司内部的调整变化。在适当的时候,他们会提出很有见地的见解,让领导刮目相看。

而且中国人做什么事情过于衡量划算不划算...反观印度人至少在表面上,在领导面前,很愿意承担责任,虽然有时候做得一塌糊涂...

所以领导会把能干活的中国人当成劳工,更欣赏善解人意的印度人。

说白了,我们中国人不差,就是太正直,印度人太圆滑世故。拍马屁也是一门技术活。

虽然目前的状态是我们被印度人打压。我们在生气自己不够圆滑世故的同时还应该把他们作为一面反省的镜子:学习他们的抱团精神。

大学教授鞋坏了光脚连上四节课 网友赞:太敬业
受聘交大客座教授——钢琴家陈洁出演高校文化盛宴
申城432个爱心暑托班开班 近5万小学生开启“快乐不简单”生活
上海扩容“爱心暑托班” 收纳近5万名学生
“未来杯”上海市高中阶段学生机器人大赛将举办
排名前1%的学生是靠天赋还是努力?其实都不是
男老师写47封"情书"给学生 女同学现场感动哭
美国将不再欢迎留学生了吗
天太热!35岁老板骂走一半员工:我控制不住我自己
习近平眼中的信访工作:时刻把自己看成人民中的一员
听说在上海 吃个早餐都能暴露自己的性格
孩子在机场看丢行李箱 找回后一脸生无可恋
比“教师表演”更可怕的,是学生“假装学习”
今年沪大学生西部计划志愿者出征仪式举行
走班教学+分层作业,激发学生潜能
2017年上海市大学生中国智能制造挑战赛落幕
大学生揣50元在上海生存15天 10余天赚近1.5万
“留学生假文凭真认证”暴利内幕全程被曝光 ?
澳大利亚多所大学惊现禁中国人公告 留学生表示愤怒
卡里莫娃以“被捕”证明自己活着
【书刊博览】贾樟柯:我不诗化自己的经历
小学作业难住清华教授 看孩子们如何花式完成
留学生代购:不是人人都能月入十万
上海公安原创微电影《她绑架了自己》正式发布
关注留学生的“心灵成长”
好萌!这些星宝贝爱上亲镜子中的自己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