愿他们白衣胜雪的身影,终经得起黄沙百战

2017-07-26信息快讯网

建军90周年献礼片《建军大业》提档至27日,一批青年演员敬业出演引发关注

 

愿他们白衣胜雪的身影,终经得起黄沙百战-信息快讯网

 

愿他们白衣胜雪的身影,终经得起黄沙百战-信息快讯网

 

愿他们白衣胜雪的身影,终经得起黄沙百战-信息快讯网

 

愿他们白衣胜雪的身影,终经得起黄沙百战-信息快讯网

朱亚文在《建军大业》中饰演周恩来。

本报首席记者 王 彦 实习生 张涵月

日前,纪念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献礼片 《建军大业》 在各地举行首映礼,并宣布提档至明天下午2点上映。令人关注的是,这部“轻装上阵,卸载概念”、可能是“交响狂板”的主旋律大片,起用的几十名明星演员,不再是网上或被“追捧”或被“污名”的所谓“小鲜肉”,而是中国电影亟需的一代青年演员。

某位业内专业人士为这些青年演员直言:“一个没有青年的事业是没有前途的事业,中国电影不可能不给青年人留出上位空间。他们,或他们经纪人的种种不懂事都是暂时的、可校正的,可他们玉树临风、白衣胜雪的身影是中国电影需要的。岁月更迭,无论对他们怎么不满,他们必然接了我们的班,无法回避。那干脆不回避,让他们和我们并肩作战,谁说这不是一次茁壮成长的经历呢?”

毫无疑问,《建军大业》 是部纪念人民军队、承载伟大意义的电影。那么,有幸参与其中的青年人,那些活跃在流量榜顶端的青葱身影,便如同背负光荣使命的战士。中国电影观众也希望———这次跟随电影重走建军路的经历,会是青年演员乃至他们身后庞大团队感受灵魂洗礼的过程。唯有脱胎换骨的淬炼,今日白衣胜雪的少年身影,才可能成为他日黄沙百战穿金甲的勇士,为中国电影不破楼兰终不还。

低片酬、下苦功,年轻人付出了该有的努力

朱亚文饰演周恩来,欧豪饰演叶挺,李易峰饰演何长工、刘昊然饰演粟裕,张艺兴饰演卢德铭……当这样一份演员表刚披露时,外界的震动可想而知。即便影片监制黄建新,第一反应也是“懵”。作为“建国三部曲”前两部的联合导演,黄建新听到过观众对于 《建国大业》 的肯定,自然也明白他们在 《建党伟业》 里起用当时的年轻人有多么大胆。但相比 《建党伟业》 中的刘烨、陈坤、张震、李晨等人,《建军大业》 邀来的青年演员不仅年岁更小,他们此前遭遇的演技质疑也更多。

导演刘伟强用一句话说服了黄建新:“青春是无法表演的。”

1927年南昌起义那会儿,周恩来29岁,叶挺30岁,何长工27岁,卢德铭22岁,粟裕未满20岁。毛泽东稍微年长一些,也还不到34岁。片中主要角色在那段历史中的平均年龄为29岁,比演员的平均实际年龄还小了2岁。用今日的风华正茂去演绎90年前那波澜壮阔的青春,是重任,也是信任。

黄建新说,从前期拍摄来看,年轻人们付出了该有的努力。没有人要求片酬,大家得到的仅仅是象征性的生活补贴;也没有人要求特殊照顾,全剧组五六十个知名演员与导演组共用五辆休息车。电影开拍前,片方特地组织这些年轻演员在八一电影制片厂的训练场上军训。刘伟强说:“那几天气温有三十八九摄氏度,他们就在太阳底下晒着,骑马、打枪、匍匐前进等等一项项训练过来,无人叫苦。有两个人中暑,但没有一个退出。”在拍摄几场重头戏时,马天宇带着伤穿越在爆破点密集的片场;刘昊然有个“于炮火中跃起劈杀”的高难度动作是在35℃的高温下练成的。饰演朱德的黄志忠在片里属于前辈,同白宇、李现等人经历三河坝这场戏的拍摄后,他认可了后生们的刻苦,“这帮年轻演员天天有人摔倒、摔伤,但没人在意,爬起来忍着伤痛接着演”。

不贰过、不怀居,正名尚需整个行业的合力

越来越多人希望看到这样的事实:中国青年演员努力地成熟起来,为新生代摆脱质疑,直到随着时间推移接班中国电影。有人提出,“不贰过、不怀居”,不犯相同的错误,不留恋安逸的生活,这应该是青年演员奋力摆脱“小鲜肉”之名的必由之路。

对这批新生代来说,《建军大业》的拍摄过程可视为他们职业态度的一部教科书。因为明白这部电影意义非凡,片中多数年轻人一个个确乎尽力而为。有些是尽力在心理上向那个苦难而光荣的岁月靠近,有些是尽力在身体上挑战自己不曾尝试的磨砺。哪怕还有些只是尽力收敛自己的“帅”,牺牲一些颜值,也多多少少证明:所谓“小鲜肉”并非一成不变,在某些特定场景里,偶像派也可化身白衣胜雪的励志少年。关键在于,演员自身信奉什么,行业的风气又是什么。

有专家指出,青年演员、尤其是流量明星们的正名,尚需整个行业的合力。毕竟,围绕他们的非议、因他们而生的乱象,也像是一场行业多方面的“合谋”。

对青年演员背后的经纪团队,主旋律大片的加盟经历可为他们留下思考空间。当看到自家艺人在影片里浴血奋斗的身影,一时触动能否换来长久的广阔视野? 榨取一个流量明星的剩余价值,与扶持一位真正演员的成长,利益与意义该如何取舍?

而对整个影视圈来说,《建军大业》 口碑如何尚不得而知,它也不可能扭转行业现状。但这部明星低片酬、还原60个历史场景、辗转十多个省市拍摄的电影,或能在制作上提供参考:什么样的投入与演员片酬比是合理的,多久的创作周期是符合艺术规律的,怎样的拍摄态度才是对得起观众的。

快评

回归本真,是青年该有的上阵模样

王彦

所谓“流量明星”等标签不是凭空而降的,他们走红的基础,源于一个行业向娱乐化的浅薄倾斜。这一趋势造成的后果,已逐渐显露———眼下的电影暑期档,票房大盘与2016年、2015年同期相去甚远。个别人的过分娱乐,透支了观众对于中国电影的信心。

事实上,青年演员的人生,是持续选择所得结果的显现。欢笑和眼泪,奋斗或懈怠,都作数。一个行业的向阳生长,则是业内所有人合力而为的反映,踏实和取巧,尊重或轻慢,也都会雁过留痕。

或许,对于 《建军大业》 这样一部主旋律大片,将重任托付于新生代演员,是创作思维上的突破。但于中国新生代演员来说,低片酬、下苦功,不过是回归本真,是青年该有的上阵模样。

当电影镜头重返历史现场,“燃”在片里片外的青春势头,“燃”在革命先辈对信仰的坚持,更应当“燃”在青年演员对自身事业的一片赤诚之心,正如同影片里引用 《离骚》 的那一句:“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