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唱《我爱你中国》为何如此打动人心

2017-07-14信息快讯网

 

他们唱《我爱你中国》为何如此打动人心-信息快讯网

青年刘西拉在宿舍的阳台上练琴。

73岁的黄雅岚被人搀扶着走上台,她的眼睛几乎完全失明了,主持人想要煽情一下,被她制止了。“我很满足了。”她说。

87岁的程不时为中国大飞机付出过数不清的心血,然而多年辛苦被一场意外“收购”打断,他却依旧快快乐乐,宠辱不惊。“人生不就是这样,高低起伏嘛。”他说。

他们都是清华大学上海校友会合唱团的成员。这支合唱团的团长是上海交通大学教授刘西拉,当了31年老师,他的头发已经染满霜华,有人让他表演 《当我老了》,他拒绝,他和他的团员一样,尽管经历过苦难,但内心仍然欢乐。

“我爱你中国,我爱你中国,我要把美好的青春献给你,我的母亲,我的祖国……”

不久前,在央视“出彩中国人”节目中,这支合唱团演唱的一曲 《我爱你中国》,感动了无数人。伴随着一句句悠扬的歌声,人们听到的不仅是一首歌,更是他们一生的写照。日前,记者专访了刘西拉团长和部分团员。

留学就是为了报效祖国

这首歌如何登上央视舞台? 原来,去年正逢上海交通大学120周年校庆,刘西拉接到任务,在校庆晚会上表演一个节目,晚会导演心中早有安排,让他朗诵威廉·巴特勒·叶芝的《当你老了》,刘西拉没有答应。

“这首诗太伤感了,老师老了不是这种心情。我们这个年纪,走在校园里见到学生,哪怕仅仅叫一声‘老师好’,也有一种丰收的喜悦。”刘西拉说。

1985年,他与妻子陈陈留美归来。回国前夕,一位美国农业院士挽留他,就问他回国去干什么,他说“教书”,美国院士随即表示,教书好,教师退休后是桃李满天下。

对于回国,刘西拉从没迟疑过。“国家把我们派出去的,怎么能不回来呢?”时至今日,他在教师的讲台上已经耕耘31年了,走在校园里,几乎每一位学生都认识他,会和他打招呼。

不朗诵 《当你老了》,演出什么呢? 晚会导演问刘西拉。

刘西拉说,《啊,中国的土地》。面对导演疑惑的眼神,他当即朗诵起来,那饱含深情的朗诵,你就知道他一定已经把这首诗朗诵了无数遍。

“你属于我,我属于你,朝朝暮暮在一起,走千里,走万里,还在你的怀抱里。

做一颗种子,泥土里埋,开花结果,为了你;

做一棵杨柳,路边上长,年年报道那春消息;

啊,中国的土地,你属于我,我属于你。

你属于我,我属于你,生生死死不分离。”

导演听后,久久地沉默,最后说了一句:“还是你的好。”

今年3月,央视“出彩中国人”栏目组来上海挑选节目,交通大学把刘西拉与陈陈介绍给了节目组。刘西拉得知导演来意后说:“你要是有兴趣,我带你去看一群人。”

这是一群已经白发苍苍的老人了,但他们是多么快乐啊,他们中有的拉小提琴,有的弹琵琶,有的唱美声,有的唱民歌。每周六下午,就是他们集聚到一起弹琴练歌的时候,一开始排练场地、时间都不固定,直到2010年,经由一位清华校友的慷慨帮助,成立了两年的合唱团终于有了固定的排练场所。

爱国是默默无言的一生写照

合唱团60多位团员个个有故事。程不时是艺术团中最年长的成员,擅长拉提琴,他参与了新中国第一架飞机的总体设计,也是中国第一代大飞机运 10的副总设计师。他的少年时光是在逃难的跌跌撞撞中度过的,他亲眼看着日军的飞机从头顶呼啸而过。那时他就下定决心,要设计出中国人自己的飞机!

中国与美国麦道公司开始合作制造大飞机,当几年的默默努力就要取得成果时,麦道被波音公司并购了,波音对中国封锁了技术。多年的心血付之东流,刘西拉没有听到过程不时抱怨过哪怕一句,他云淡风轻地从头再来。

新飞机试验飞行时,总设计师要和驾驶员一起飞,程不时设计的运 10需要翻越喜马拉雅山,他没有害怕过。“程老总是快快乐乐,宠辱不惊的样子。”刘西拉说。

黄雅岚是合唱团领唱,73岁的她是团里的小妹妹。有谁知道在舞台上光芒四射,纵情高歌的她已经是双目几乎完全失明,连眼前的话筒都看不见,需要有人递到她手中。她是清华大学中长跑队的一员,却爱上了唱歌,经过一番努力练习,终于成了合唱团里当之无愧的主唱。

吃过那么多苦,为何还那么快乐?找到这个问题的答案,就得到了解读这一代人内心的钥匙。

刘西拉的祖父是山东的农民,为了拉扯3个孩子来到济南讨生活,最终3个孩子都成了大学教授,而老人家却因为一氧化碳中毒而意外去世。

刘西拉很小就被舅舅夹在胳肢窝里逃难到重庆,他的儿时记忆伴随着日军轰炸以及防空洞里面一张张惨淡的脸。“那时的中国在世界上完全没有地位。”他说。

1957年,他考入清华大学土木工程系,本科生毕业分配时,他第一志愿选了安达,第二志愿选择西北,具体单位服从分配。安达也就是现在的大庆,那时大庆油田刚刚被探测出来,这块一穷二白的地方,却成了他们班上几十号人中绝大多数人的共同选择。“也有人选择北京、上海这样的大城市,但是我们是祖国培养出来的人,填个大城市去享福,笔太重了,写不下去。”刘西拉回忆说。

几年前,合唱团来到甘肃兰州慰问演出,遇到了仍然坚守在这里的老同学。这位同学的专业是当初清华大学录取分数最高的化学化工专业,毕业时他毅然选择了西北。回忆自己的人生,他说:“我这一生就做了一件事,守着祖国交付的东西,让祖国需要的时候能够派上用场。”这一守,就从青葱矫健的小伙子守成了两鬓斑白的退休老人。

1997年,刘西拉所在的63级毕业生要开同学会,找来找去找不到一个叫孙勤梧的同学。他毕业时自愿分配到新疆伊犁,之后再没消息传来。经多方打听,孙勤梧当时还在新疆伊犁某单位做总工程师。大家写信让他来开同学会,他回信说:“我重任在身,从伊犁坐公交到乌鲁木齐,再坐火车到北京,起码要两个星期,我的工作离不开我。如果乘飞机的话,实不相瞒,我拿不出这么多钱。”

同学们凑钱给孙勤梧买了飞机票,他赶上了同学会。吃饭摆了好几桌,正中间的主桌上,坐着德高望重的院士、桃李满天下的教授、为世博会做出突出贡献的实干家……最中间的位置,大家一致推选孙勤梧来坐,因为这个已经被风沙雕刻了脸颊的老人,是他们认为最杰出的校友。身为浙江人的他,只有在母亲去世时才回过一次老家。

大学生别忘了肩上的责任

在大学里,刘西拉是讲台上的“明星”,虽然是建筑学的教授,但他在讲课中也讲究“横是横,竖是竖”的美学。建筑与音乐相通。年少时,他喜欢自由奔放、如同驰骋在草原上一样的音乐,现在他对莫扎特、巴赫的曲子有了更深的理解,因为这些音乐家的曲子格式规整,无一处不在规则之内。在严格的规则下的美是大美。

音乐,是他与妻子陈陈结缘的纽带,1962年他的毕业独奏音乐会上,陈陈是他的钢琴伴奏。到如今,刘西拉每天仍然坚持拉小提琴,从贝多芬的 《春天奏鸣曲》 到莫扎特的 《小提琴协奏曲》,这正是他在毕业独奏音乐会上拉过的曲子,他希望有朝一日,能在公开场合把这些带有青春记忆的曲子再拉一遍。

作为教师,他也为当代大学生使命感的缺失而忧心,他认为,中国的教育要重拾对使命感的塑造和培养,要让大学生知道自己这辈子要干什么,为什么事奉献一生。

从未讲过思政课的他,偶然讲了一次便一发不可收。他用前苏联小说《古丽雅的道路》 中的一句话“让生命燃烧而不是冒烟”为座右铭,他对每一位走进交大的大学生说,选择交大,就是选择了责任。

2015年,刘西拉被评为上海教育年度人物,奖状摆在他办公桌上的显眼位置,与他女儿的相框比邻而放。

“为什么我们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的人才?”这是困扰了中国教育的钱学森之问,刘西拉说,要回答这个问题,不如想想为何我们那个时代培养了出类拔萃的一代人。他已经找到了他的答案———他的祖父没有看到中国强大就走了,下一代出生时中国已经强大,他们这一代参与中国从羸弱走向富强的过程,这样的一代人,内心怎能不自豪,不快乐?

中国第一“怪村”外人易进难出
韩正应勇会见崔世安:进一步加强沪澳合作,共同为实现中国梦而努力奋斗
中国科幻片的“英雄史”从哪起笔
各国建筑一个比一个性感看到最后中国完胜
中国标准动车组“复兴号”亮相!明天将在京沪高铁首发
复旦附中原校长谢应平为何出山?探索中西教育的最佳结合之路
昔日高考状元今何在?他们的人生竟然是这样的
还记得当年的“限塑令”吗?“限塑令”为何沦为“卖塑令”
当年的“限塑令”为何沦为“卖塑令”
因为他们,上海成为中国话剧的发源地
他们的暑假作业是活捉昆虫 每人300只
高温中,他们坚守着岗位
一顿近4万、人均1200元?谢师宴为何在上海没啥市场
夏日炎炎,孩子们捧起一本好书吧
“平语”近人——习近平谈司法体制改革
中国共产党上海市第十一届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决议
中国共产党巡视工作条例(2017年7月1日修改)
以电视受众,延展中国传统戏曲的生命线
【新阅读】快递奇迹在中国
上海上空有七色云彩?学名环地平弧,中国古代称之为日载
让他们在舞蹈的各个领域闪闪发光
11岁女孩写日记控诉爸妈:手机才是他们的宝贝
带你走进日本的超市 亲身感受他们的物价水平
愿他们白衣胜雪的身影,终经得起黄沙百战
英国妈妈记录富二代:他们的优秀令我很担忧
小孩为何容易骨折?孩子意外骨折家长该如何护理
本该有趣的物理课,孩子为何望而生畏
美舰在亚太为何接连“撞撞撞”
人工智能时代,中国珠算为何又热起来
昨夜春晚多少人都在唱着这首歌:《我爱你中国》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