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腰带卫冕战遭TKO,邹市明憾负日本拳手木村翔

2017-08-01信息快讯网

■本报记者 谢笑添

在中国拳坛,再也找不到一位拳手能像邹市明那样,仅凭一己之力就将偌大的上海东方体育中心填得满满当当。面对成色备受质疑的日本拳手木村翔,前九回合,中国拳王神情放松、来回游走,游刃有余到让许多看客都没能注意到,他的面部在木村翔看似笨拙的追打下已承受了多次重击。即便如此,多数时候,邹市明依然没有抱起拳架,而是始终把双手置于腰间。

第十回合起,邹市明毫无征兆地连续两次滑倒,又一回合之后,点数明显落于下风的木村翔连出五拳,拳拳直击前奥运冠军面部,后者倏然倒地,场馆即刻陷入沉寂。本质而言,这只是一场商业赛事,最复杂的修饰也不过是“内地首场世界拳王金腰带卫冕赛”。但在邹市明被TKO(技术性击倒)后,却仿佛中国拳击已在是夜崩塌,至少在主流媒体的语境里确实如此。

作为拳击运动在国内最具号召力的代言人,当邹市明赛后哽咽着暗示自己可能将结束拳击生涯时,人们自然有理由为此扼腕;而在他昨夜微博澄清退役流言后,拳击迷们的欣喜同样合乎情理。然而,这场由邹市明及其团队精心打造的“旷世之战”,却在有意无意的暗示与引导下,背负了太多竞技之外的意义。

败给了时间,还是输在了备战?

根据裁判的打分表,若对决在第十回合终止,邹市明将是毫无疑问的胜者。只可惜,职业体育从不相信假设。关于这场先扬后抑、急转直下的失利,外界有着诸多截然不同的说辞。这样一场老少对决,悬殊的年龄差距是无法回避的话题。基于国家利益等种种原因,直到年过而立才转战职业拳台的邹市明向来不以体能见长,更何况如今他已36岁。这一切都是赛前足以预料的局面,就连木村翔亦毫不讳言,“体能”与“决心”是自己仅有的优势。木村翔的“决心”毋须多言,无论拳速或力量,15岁才接触拳击运动的他都算不上出彩,在邹市明频繁的闪躲面前,木村笨拙的步伐有时甚至显得有些滑稽,但他从未放弃过击倒对手的尝试。

木村翔的得偿所愿并不意味着邹市明的策略就一定是错的,然而,邹市明在这场“旷世之战”中表现出的体能却已不足以支撑这样的打法———第九局甚至更早的时候,他的步伐就已有些踉跄,两次滑倒则是双腿力竭的直接体现。归咎于年龄当然是最容易做出的判断,然而考虑到仅仅八个月前,邹市明在与泰国拳手坤比七的金腰带之战中还未暴露任何体能短板,若非要以“败给了时间”作为解释,那只能说,时间的流逝在这两战中从量变到了质变。

肩伤与备战不充分显然是更令人信服的说法,前者充分解释了为何邹市明始终不在比赛时抱起拳架,而后者则引发了更多猜想。此番金腰带卫冕之战,邹市明的经济与推广公司从过去的盛力世家与TOPRANK,转为其个人旗下的邹轩体育,而他也因此失去了传奇教练罗奇的指导与庇护。至于那些关于其频繁亮相真人秀与娱乐节目的质疑,拥趸们搬出梅威瑟等传奇拳王同样经常出入娱乐圈的例子,而反对者则认为至少后者的跨界玩票无碍训练,而类似基于结果进行的判断永远都难有定论。

被忽略的细节以及被拔高的意义

只不过,谁也无法否认,这场“旷世之战”确实被刻上太多娱乐圈的痕迹。无论是林俊杰与张杰的献唱,或是与垫场赛同步进行的明星红毯,都让这场金腰带卫冕战透着浓浓的商业气息。遗憾的是,从赛前的舆论导向到赛后邹市明深情的发言,让这场商业赛事背负上一些本不属于它的意义。

木村翔赛前针对邹市明的“挑衅”似乎是一切的来源。然而,言语交锋从来都是职业拳击文化的重要组成,木村翔本人对此也很坦白,“我明白这是宣传需要。”作为WBO亚洲拳王,这位白天以搬运啤酒维持生计的日本拳手竞技水准一直备受争议———职业生涯15战中仅有六次对阵胜率过半的对手,第一次KO的对象职业生涯累计0胜23负,木村甚至还曾涉足业余拳击,在奥运资格赛中早早被淘汰。在诞生过86位世界拳王的日本拳坛,连训练经费都靠网上募集的木村翔(因此他的拳裤上密密麻麻印着“赞助商”的标识)远不足以代表日本拳击,更是与“旷世之战”的宏大名号相去甚远。

只是,这位日本拳手的形象被外界扭曲了。在日本,白天兼职、晚上练拳是未取得世界拳王头衔的职业拳手的生活常态。木村翔并非部分批评邹市明的媒体口中的“业余拳手”,但同样,谦逊有礼的他也与有人塑造的那种大放厥词的对手形象大相径庭。在邹市明告知裁判无法继续比赛的那一刻,木村翔并不令人意外地趴在拳台上怒吼。毕竟,等待着他的是未来300万日元起步(人民币约18万元)的出场费以及全日制的训练生活。但几乎没人提及,木村翔在平复夺冠情绪后的第一件事,是默默走向仍坐在拳台角落边、被众人簇拥着接受治疗的邹市明,给予致意与问候。

在经济利益主导的商业比赛,这本该是值得拳击迷们回味的温馨时刻。然而,这个细节被忽略了,被舆论记下并传播的则是邹市明赛后慷慨激昂的言辞———“我希望大家不要给木村翔嘘声,要像大国一样包容他们。哪怕我们输了比赛,但我们的包容永远超过他们。”这场两位拳手间的商业拳赛就这么被拔高了。

过去这些天,在挺邹与倒邹两股舆论互相角力时,曾有媒体在标题里给出《难道邹市明就不能输吗》的质问。其实,无论对于本就没有太多可失去的中国拳击还是邹市明本人,都不存在“不能输”的比赛。所有上升到过高层面的质疑,只因对这样一场对世界拳坛而言的普通商业赛事抱以“过载”的期待。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