桥梁预制拼装,精度控制在2毫米内

2017-08-02信息快讯网

讯(文 史博臻 图 傅国林)短短的2毫米在生活中相当渺小,可能只是一元硬币的厚度。但是,当这2毫米与桥梁预制拼装施工工艺相联系时,它就不是普通意义上的2毫米了——运用这种新工法,桥梁拼装精度将控制在2毫米内。今天上午,上海装配式技术应用推广观摩交流会在S26公路入城段新建工程5标施工现场拉开帷幕,会上透露,今年交通建设装配式技术应用共涉及8个试点项目。

 

桥梁预制拼装,精度控制在2毫米内-信息快讯网

据上海城投公路集团第一事业部第一现场指挥部副指挥尹富秋介绍,相对于传统的桥梁现浇施工,采用桥梁预制拼装施工工艺益处显而易见,比如可减少现场施工时间,提高工程质量,降低安全风险,减小对现有交通影响、缓解由施工带来的粉尘、噪音及光污染,等等。“为了更好地应用和推广预制装配式技术,我们与全线施工单位合作成立联合加工中心,为工程建设生产‘定制’预制构件,集中生产,从源头上统一预制标准。根据现场实施条件,S26公路入城段的部分立柱、盖梁、小箱梁、钢箱梁和防撞墙采用预制装配式施工工艺,承台以上部分装配率达68%。”

“9-1立柱信息确认无误,可以开始下一道工序施工。”检查无误后,随着施工管理人员一声令下,一根重95吨、高9米的预制立柱被缓缓吊装到位——该工程最大立柱重达160吨、高13米。据隧道股份市政集团S26入城段5标项目经理金乃介绍,要顺利实施桥梁预制拼装,预制构件几何尺寸精度与现场拼接部位几何尺寸精度是控制关键点之一。在构件生产过程中采用BIM+信息化和数字化监控平台进行统筹管理,现场采用高精度测量仪器及定位模具,使拼装精度达到2毫米以内,确保桥梁预制构件顺利拼装。同时形成了标准化设计、工厂化生产、装配化施工、信息化管理、智能化应用为一体的预制装配式产业链,做到标准化管理,工序的无“缝”对接。

据悉,S26入城段项目预制构件使用工厂化生产,钢筋采用全自动弯曲设备,提高了钢筋加工精度,工厂化的混凝土浇筑让构件的精度和质量得到明显提升。而在构件成型过程中,工厂化的养护方式也比现场施工条件更优越,最大程度缓解了施工现场的扬尘、噪声和光污染问题。这座由参建施工单位联合打造的S26联合加工中心,是上海钢筋加工、立柱、盖梁等大型市政构件预制生产基地。

由上海城投公路投资集团投资建设的S26公路入城段(G15公路-嘉闵高架路)新建工程西接已经通车的S26公路,向东接至嘉闵高架北翟路立交,途经青浦区华新镇、徐泾镇和闵行区华漕镇,新虹街道。工程全长约7.08千米,全线设G15公路立交、诸光路东侧和金光路西侧各一对上下匝道、嘉闵高架立交。建成后,既是联系S26公路与北翟路高架两条快速道理的纽带,又为沪苏之间增加一条与中心城的沟通的快速通道,也为虹桥商务区、国家会展综合体提供一条与市中心联系的北部快速通道。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