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承红色基因促进军民融合

2017-08-03信息快讯网

 

继承红色基因促进军民融合-信息快讯网

题图:上海拥军优属已然成风,图为闵行区江川街道上海拥军模范兵妈妈为战士们庆贺生日。

 

继承红色基因促进军民融合-信息快讯网

上图:指战员在陈毅塑像前敬献鲜

今年是中国人民解放军建军90周年。九十年风雨兼程,九十载漫漫求索,中国人民解放军始终忠诚于党、热爱人民,在坚定信仰的指引下报效国家,不惧献身使命。

作为一座拥有红色基因的城市,上海从不缺少军人英雄,也从不缺少军人英雄背后的支持者。一直以来,驻沪部队继承光荣革命传统,与人民结成鱼水情谊,同呼吸、共命运、心连心,努力实现新形势下的军民融合。在人民军队与人民之间,一些坚持拥军优属工作多年的社会组织成为了重要的纽带。他们不仅促进了军民资源的互通互用,还巩固了军政军民的融洽关系,为实现军民一体化融合发展作出了贡献。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

有一群人,在红色记忆里寻找革命情怀

2013年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的第一任上海市长陈毅的子女想为自己的父母挑选一个地方合葬。在父亲曾经工作战斗过的地方———上海,他们听说市郊有一处公墓有个新四军广场,很多新四军老战士葬在那里。陈毅的小女儿陈珊珊来到墓园,偶然看见了一位女战士的墓碑,她惊讶地发现墓碑上刻着这样七个字———向陈毅军长报到!

原来,早在2005年,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就在上海某墓园内筹建起了一个新四军广场,勒石树碑,在纪念墙上雕刻下了4985位上海地区新四军老战士的名字。而在墓园内,仅仅广场的周边就葬着近1000位新四军老兵,这位墓碑上写着“向陈毅军长报到”的女战士就是其中之一。她叫王亚男,原在新四军浙东纵队三五支队,曾参加过抗日战争、解放战争和抗美援朝战争。这样一位饱经战争苦难的战士,在去世的时候心中念念的就是去向老军长报到。

“此去泉台招旧部,旌旗十万斩阎罗。”陈珊珊念着念着,不禁泪流满面,这是她的父亲诗《梅岭三章》其中一句。他们当即决定将父母的骨灰安放在此处———和生前一起战斗、死后还念着他的战士们在一起。

“时代会更迭,生命会轮回。但我们研究会从1980年到现在,保持的都是一颗不忘历史的初心。希望无论什么时候,大家都记得新四军,记得他们的精神,每一代人都永不忘怀。”

初心:以史为鉴,望国民不忘根

谈到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的建立,研究会的副会长兼秘书长颜宁讲了这样一个故事:“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前身是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上海分会,那是由中国人民解放军大将粟裕建议创立的。”

1979年,粟裕前往广州休养,有一天他在饭店里吃晚饭,问年轻的服务员,“你们知道新四军吗?”服务员说:“我们只知道有八路军,不知道还有新四军。”听到这个粟裕忧心忡忡,于是,回北京后,粟裕将此事跟谭震林、叶飞、彭冲等原新四军的老同志谈起,希望能够成立新四军研究会。

顺应各位老将军的愿望,南京首创中国新四军研究会,之后各地纷纷成立了自己的新四军研究会,上海市新四军暨华中抗日根据地历史研究会于1980年11月14日成立。“当时我们的研究会内有很多老干部,他们以前都是新四军,本来都分散到各个不同的工作领域里了,但大家心里都还念着当年参加新四军的那份情,研究会的成立大家又聚到了一起。再加上许多研究党史、新四军历史的专家教授,‘众人拾柴火焰高’嘛,史料的收集确认工作进行的都非常顺利。”

很快,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就编辑出版了如 《华中抗日斗争回忆》等书籍和论文集,还开创了刊物《大江南北》杂志。

力量:心系老兵,记历史念故人

2014年清明前夕,陈毅子女把陈毅及其夫人张茜的骨灰从北京八宝山迁至上海的新四军广场。在广场之上,立着的是2013年落成的陈毅元帅夫妇雕塑,上面的碑文是人们熟知的陈毅诗词:“大雪压青松,青松挺且直。要知松高洁,待到雪化时。”

10月12日是新四军成立纪念日,这一天被新四军老战士们称之为“归队日”,新四军广场就是他们的“归队广场”。每年十月,都有那么一些白发老人,不远千里,或坐火车或坐飞机,在家属的搀扶陪伴下来到这里,只为了在雕塑前献一束花,敬一个礼……

面对这些见证历史的老战士们终将一一离世的现实情况,2015年新四军研究会通过各种渠道向外发声:“征集抗战老兵手模活动”,面向上海征集抗战老兵手模,留下史料。

海军上海基地原副参谋长鲍奇代表老战士刚刚参加了2015年9月3日天安门广场的大阅兵,在“征集抗战老兵手模活动”的启动仪式上,他说:“我今年92岁了,但身体很好。1941年参加新四军,打过日寇,也参加过淮海、渡江等战役。参加阅兵式,我代表的不仅仅是个人,而是代表了无数为国捐驱的战友。这一次,我在这里留下手模,也是为了代表牺牲的战友和前辈提醒人们不要忘记历史。”

研究会安排专人为报名并通过确认的百位老人留下手模,并将他们口述的故事和经历或是用笔记下来,或是用视频拍下来,为世人留下了“第一手史料。

意义:资政育人,帮后代 助传承

新四军历史研究会另一个重要的使命就是资政以育人,于是,无论是在学校的讲台上,还是看守所的接待室里,乃至在行为偏差的青少年家里,都能看到研究会会员们的身影。

研究会三师分会的副会长洪德佑的帮助对象小李,原就读于一重点大学,因为一念之差盗窃电脑(未遂),被判了有期徒刑4年。“他不服,觉得不该判这么重,情绪一直很低落。我第一次和他谈心,他理都不理我。”碰壁的洪德佑并不灰心,他从多方了解到小李是个孝顺父母的孩子,就带动他父母一起做小李的教育工作。看到洪德佑这位满头白发的八旬老人为了自己多次冒着高温坐两个多小时的车来管教所看他,小李逐渐被打动了。他偷偷塞给洪德佑一封三页长的信,谢谢他对自己的帮助,并告诉他自己愿意认罪改造,痛改前非。之后,洪德佑多方联系,落实了小李的“试读生”资格。小李从此刻苦读书。如今,小李已经创业办了一家公司。

上海市新四军历史研究会有个铁军宣讲团。每年还会走进企业和大中小学进行宣讲。2016年,举行了宣讲会423场,听众多达5万多人次。“民族的未来掌握在年轻人手上。”颜宁说,“‘新四军’这一个词会成为过去式,但我们希望我们的工作能让它的精神代代相传,永不消逝。”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