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合办公:下半场时间到

2017-08-19信息快讯网

三年前的上海,能提供联合办公 (又称共享办公) 服务的公司,一只手就能数过来。但从去年开始,联合办公市场进入一波野蛮生长周期,各式名号的联合办公空间不但席卷北上广深这些一线城市,就连济南、武汉、长沙、重庆这类二线城市,联合办公也是如雨后春笋般涌现。

市场的繁荣吸引着更多资本加速进入,行业内不断传出着融资或者并购的消息———就在7月11日,WeWork在G轮融资中拿到7.6亿美元,估值突破200亿美元;7月27日,WeWork和弘毅投资、软银共同出资5亿美元成立面向中国市场的“中国WeWork”;8月7日,经历了两年融资及并购之后,国内联合办公“一哥”优客工场完成12亿元Pre-C轮融资,国内联合办公领域诞生了第一个10亿美元级别的“独角兽”……

对于联合办公的经营者来说,“独角兽公司”浮出水面是一个喜忧参半的信号———它既显示出这一行业被资本看好,未来增长空间相当可观;但“领跑者”一骑绝尘的事实也正提醒那些跟跑的玩家———一条跑道上所有人齐头并进的上半场比赛已经结束,联合办公已进入竞争更为残酷的下半场。

新空间:让创新加速

付一笔月租,与来自天南地北的陌生人呆在同一间办公室里工作。这里通常装修得都格外现代风,公共空间里总少不了舒服的大沙发、开放式的咖啡吧……更灵活、更有个性的办公空间让越来越多的创客选择入驻,也吸引着不少闻风而动的投资人。

与红透半边天的优步(Uber)、爱彼迎(Airbnb)类似,联合办公作为共享经济的一大主要形式,首先是在美国、欧洲扎下了根。WeWork成立于2010年,当时美国经历金融危机后刚刚有所复苏,大规模的招聘潮尚未启动,办公租金整体仍然低迷。WeWork迅速出击,用非常低廉的价格租到了一批房龄较老的小型办公楼,成功来得水到渠成。这家初创公司很快就实现了盈利,并在全球范围内不断扩张。

事实上,初创企业的不断涌现正是助推联合办公风潮的背后力量。有数据显示,对亚洲初创企业的投资是推动灵活办公空间行业快速发展的主要因素。从2012年至2015年,进入初创企业的投资快速增长,这一期间,投资金额增加了一倍多。2016年,风险投资公司投入1000多家初创企业的资金总额超过220亿美元。与之相伴的是,这些新生力量大多选择租用更为灵活的办公空间。

当然,新的工作方式也在改变企业内部、以及企业之间的交流方式,动态多变的商业环境给企业,尤其是技术公司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应对难度。例如,移动办公正在降低固定办公空间的必要性。这就意味着,有些企业并不太需要泾渭分明的“格子间”,反倒是希望有更多的办公空间用于交流休息,将柔性空间用于协作。而“灵活”,则往往意味着更轻的负担、更低的成本。

固定格子间Out、联合办公走红的另一因素,与“90后”、“00后”新一代员工对于办公场所的全新需求有关。他们被公认喜欢将工作时间与个人时间相混合,协作空间、休息空间和餐饮三大设计成了办公场所必不可少的要素。在传统的办公环境中,这些配套设施往往非常有限,联合办公却恰恰能投其所好。另外,新一代员工也更有可能成为临时工,从而要求灵活办公空间能满足临时项目的使用需求。

对于起步阶段的联合办公模式来说,关键的莫过于打造一种更开放、更灵活的实体办公空间,让不同领域的创业者成为彼此的“邻居”。有时大家一起喝杯咖啡、喝个啤酒,或许就能碰撞出一次非同凡响的火花。

在中国,联合办公一度不温不火。直到2015年,伴随着创业创新热潮的出现,市场需求一下子出现井喷,联合办公迎来了属于自己的春天。就在同一年,包括优客工场在内的一批联合办公、众创空间踩在了时代的风口上,凭借着更便捷、更低租金的办公空间,受到中小微企业的青睐。

与此同时,联合办公的规模呈现出几何数量级增长。仅国家级共享空间的数量就从2015年11月的136个,增长到2016年9月的839个。整体而言,在科技创新企业风起云涌的带动下,全国众创空间数量已达4298家,与3600余家科技企业孵化器、400多家加速器形成企业孵化服务链条,服务创业团队和初创企业超过40万家。

“亚洲常见的三至五年长期办公室租约已无法跟上企业成长的节奏。”房地产服务机构高力国际(ColliersInternational)在一篇题为《灵活办公空间的兴起》的文章中指出,随着“千禧一代”开始成为职场主流(他们预计将在2020年占全球总劳动力人口的50%)和科技行业特别是科技金融领域的成长,越来越多的职场人士为了满足企业快速成长的需求开始寻求更灵活的、非传统的办公解决方案。而规模方面可以说是千差万别,小型联合办公空间运营商租用空间在1000平方米以下,尤其是在具备成熟初创生态系统的城市里;而有风投支持的WeWork、优客工场、裸心社等运营商的新建中心都在4000平方米以上。

新演化:让工作更灵活

经历了初期的野蛮生长后,联合办公的行业格局也在发生着变化,不再只是中小企业的专属,越来越多的知名创业团队乃至跨国公司都看到了利用这种空间的好处。

高力国际的数据显示,过去两年中,许多联合办公的目标市场开始从初创企业转向跨国企业,导致市场交易规模大幅增长———目前,涉及15个或以上工位的交易占总交易量的35%,两年前,这一比例仅为12%。而在全球范围内,涉及40个或以上工位的交易中有80%来自跨国企业。

值得注意的是,硅谷银行已经在美国多个城市使用WeWork的服务,微软则把纽约70%的销售人员搬进了灵活办公空间,毕马威和德勤也在多个市场采用这种办公空间。

如今,这一从美国、英国悄然掀起的办公空间发展趋势已经蔓延至亚太地区的跨国企业。就在最近一年里,普华永道在新加坡CollectiveWorks租用100个工位;汇丰银行在WeWork位于香港的535号大楼里租了400余个工位,供其数字团队使用;安永则把悉尼的一个团队搬进了联合办公空间。

灵活办公空间对跨国企业的吸引力主要在于,他们能够借此与创新相融合,吸引和留住人才,并利用这些空间为员工提供一些与众不同的东西。灵活办公空间提供的灵活性本身也是一种吸引力,而灵活性又能节省成本———平均成本节省率达25%左右。同时,灵活办公空间使跨国企业可以在规模上实现更大的灵活性,较快地扩大或缩小规模,项目团队尤其如此。

与此同时,已成规模的跨国公司为了应对当下经济环境的挑战而主动寻求灵活方案和更短的租期。在接下来的数年内,联合办公空间预计将会越来越受欢迎。

在中国,越来越多的大公司也开始尝试使用联合办公空间。目前,在优客工场里,知名企业及超过50人以上团队已经十分常见,包括亚马逊中国、ofo、摩拜、哔哩哔哩等等。裸心社开业至今,吸引会员的背景也是日益多元,除了自由职业者和创业公司团队之外,维京游轮是其目前最大的客户,共有320人在裸心社办公,此外还有一些财富500强的大公司客户。

高力国际预计,短期而言,将有更多的跨国企业把一些特定部门搬进灵活办公空间———数字、创新或技术团队最有可能搬进这些空间;中长期来看,规模更大的中间部门团队将开始搬进灵活办公空间,以便挖掘核心空间与柔性空间之间的灵活性,节省成本,营造协作氛围更加浓厚的工作环境。

新方向:形成“雨林式生态”

事实上,联合办公一开始或许只是一种试验产品,与传统服务式办公室相比,共享开放式的工作环境更能拉近入驻企业之间的物理距离。但这一模式不断拓展演化,眼下的联合办公更意味着一种全新的工作方式———不同的企业相互合作,共同促成更好的结果。最成功的联合办公空间运营商提供孵化式环境,其中的社区经理与会员建立密切关系,负责对环境进行引导和管理,确保各个企业取得成功,促进社区内部和外部的合作。

不少扎根联合办公空间的企业已经感受到,除了节省办公成本这一直接的好处之外,开放办公的价值更在于社群的价值、大数据云平台、撮合交易等。

对于这种开放的形态,优客工场创始人毛大庆曾打过一个非常形象的比喻:在覆盖了地球面积6%的雨林中,却包括了整个地球一半以上的动植物。我们对于雨林最直接的认识,就是丰富的生物多样性。这同样会成为联合办公发展的一个趋势———多种企业形态融合、多元生态的办公体系。

所谓雨林式的办公体系处处体现着“互联”的味道。从企业入驻开始,创业项目就会在联合办公的空间里孵化、加速,企业活动的数据在平台上计算整合,平台会知道哪家公司需要融资服务,哪家公司出现了问题,哪几家公司存在优势互补性。不难发现,联合办公正在向一个办公服务闭环发展。

优客工场可以说是中国联合办公生态完善的缩影。最初它以桌子为入口引入社群服务,把联合办公作为一个链接资源的平台,通过这个平台,入驻企业可以与上下游服务商互动,共享资源,互生共赢。

随着用户的现实需求增加,优客工场也在进一步扩大生态布局,让产业间产生协同效应,这家公司目前已经成立了包括幂次方咨询顾问、优客里邻传媒、螺旋角文化、泛优人力咨询顾问、创遇科技、跑哪儿科技等21家企业服务类生态企业,为用户提供咨询、政务、互联网、教育、人力、传媒、财税、金融等方面的服务。

毛大庆一直希望建设一个以社群为基础的商业社交和资源配置平台,当这个平台成员之间产生互动,火花随时就有可能产生。他认为,优客工场的核心不是办公,是连接人与人、人与服务、对接各种资源的分享平台。

眼下,很多联合办公都在向外延展自己的服务链条。WeWork已经在美国推出共同居住(Co-living)模式,而这一模式也将输出到亚太地区。上海的裸心社已经在所有市场上推出共同生活概念,把灵活办公空间、餐饮和健身融合起来。

就在8月7日,优客工场宣布,获得首创置业、星牌集团、北京爱康集团和景荣控股总计约12亿元人民币的投资,正式完成Pre-C轮融资。这距离上一次宣布融资,仅仅过了一个月。而在四个月前的4月7日,鸿润成业正式宣布以价值为5亿元人民币的资产战略入股优享创智(共享际)。毛大庆明确表示,“共享际是以住为轴,优客工场是以办为轴,思路非常清楚。两家公司各做各的中心,最后加在一起,基本上是一个人的生活。”

从创新创业企业的资源共享平台,到国际巨头企业的创新生态平台,中国联合办公的雨林生态已经形成,国际化网络式连接正在联合办公领域蔓延。

未来的办公应该是这样一幅模样:公司入驻联合办公空间,线上平台经过计算,精准向该公司推送人力、法务、财税等基础服务,又通过大数据分析,为其推送最佳社群活动、最合适的上下游资源公司,帮助其促进交易,并且这些服务可以跳出单个空间,因为全球的联合办公空间都存在互联互通。

此前,业内人士曾把优客工场的盈利模式形容为由“二房东”到“社群经济”的过渡。而社群经理的盈利模式分为四个部分:办公桌出租;基础增值服务,如会议室、IT维修服务等;高级服务,如培训、传媒推广、活动组织等;会员体系,收取相应的会员费,加入会员即可享受各种资源与福利。

毛大庆表示,今后优客工场将进一步吸引更多世界500强企业合作共赢,更多中国的国际化企业也可以通过优客工场布局全球,尤其是布局全国的资源优势,可以轻松进入不同的市场,对接优客工场运营积攒的人力、资本、管理等方面的资源,以及享受优客工场这种共享办公体系内的多元化生态服务,做到小投入、大产出,迅速发展壮大。本版插图:视觉中国

©2014-2025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