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护“三净之地”呵护安吉小鲵
安吉小鲵的珍稀程度可与大熊猫、扬子鳄相比。(安吉县林业局供图)
■本报驻浙记者 蒋萍 通讯员 刘海波 俞莹
上个世纪末,浙江师范大学的顾辉清教授在浙江省安吉县龙王山省级自然保护区海拔1350米的高山沼泽湿地中发现了一种特有物种,其珍稀程度可与大熊猫、华南虎、扬子鳄相比。因在安吉发现,这个被命名为“安吉小鲵”的古老神秘物种渐渐走进人们的视野。
“安吉小鲵是小鲵科小鲵属动物,是中国特有的两栖动物,2004年被世界自然保护联盟列为世界十大极度濒危两栖动物之一。”浙江龙王山自然保护区管理处主任俞立鹏告诉记者,为突出对安吉小鲵这一珍稀濒危物种保护的重要性,保护区将更名为“浙江安吉小鲵自然保护区”。日前,国务院正式发文,安吉小鲵自然保护区入选为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这是浙江省唯一以动物命名的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苛刻的自然条件要求令安吉小鲵愈发稀少
安吉小鲵体表皮肤呈灰色或灰褐色,像泥鳅一样光滑,初看像壁虎,尾巴扁,最奇特的是身体侧面,就像人类的胸肋骨,13条肋沟显露得非常明显。成体的安吉小鲵长约15-18厘米。
俞立鹏介绍,由于生存环境条件的特殊性,目前除了在安吉龙王山发现安吉小鲵外,只有浙江临安清凉峰和安徽绩溪自然保护区发现过少量,龙王山发现的种群数量占到了安吉小鲵全部种群数量的70%以上。近年来,保护区开展安吉小鲵种群监测,预估种群数量仅有五六百条。如果按照数量来说,它的珍稀程度超过大熊猫。
“安吉小鲵的生存环境非常独特。龙王山保护区内主峰海拔1587.4米,为浙北第一高峰,在海拔1350米处有几座山峰鼎立交汇形成的一个面积达1.2公顷的高山沼泽湿地,长年累月蓄积雨水,被当地人称为‘千亩田’。”俞立鹏介绍,据科考人员调查,湿地内的主要植被是苔藓(泥炭藓),堆积厚度达五六十厘米。据监测分析,该堆积层大约在6500万年前形成。由于安吉小鲵生活在高海拔且人烟罕至的山林里,并且只有每年的12月至来年的三四月成年安吉小鲵才会到湿地内的小水坑产卵繁殖,而平常月份则“销声匿迹”于厚厚的堆积层内,因此,千百万年来安吉小鲵一直生活在这片神秘的森林里而不被人们所发现。
同时,安吉小鲵繁衍也艰难。雌鲵一年只产一对卵袋,里面有90-150粒卵,冬季高山气候多变,小水坑随时可能冰冻三尺,卵会因受冻而无法孵化。俞立鹏介绍,安吉小鲵的主要食物是昆虫、蚯蚓等,冬季和初春也是食物相对缺乏的季节,恶劣的环境下,为了生存,安吉小鲵幼体同族之间互相残杀,大吃小、强吃弱,让安吉小鲵家族无法“人丁兴旺”。同时,同一个水塘里,先孵化出的蝌蚪,也会吃掉未孵化的鲵卵来果腹。因此,据保护区工作人员分析,安吉小鲵能发育到成体的概率大约在3%-5%之间,这对安吉小鲵的生存发展来说是一个极大的考验。正因如此,2010年,国家林业局发布的 《极度濒危陆生野生动物名录》 中,安吉小鲵排在首位。
此外,安吉小鲵对环境特别挑剔。“两栖类动物是人类生存环境最好的报警器,因为它靠皮肤呼吸,对环境较为敏感,一旦水域、环境发生改变,就会影响它的生存。因此,它被誉为自然环境中‘煤矿里的金丝雀’。”俞立鹏介绍,高山沼泽湿地的泥炭藓腐植层十分脆弱,如果经常人为践踏,就会遭到破坏,生境保护不当,种群灭绝概率很大。
减少人类活动对安吉小鲵及其栖息地的影响
龙王山自然保护区地处天目山北麓的安吉县境内,保护区总面积1242.5公顷,海拔在300-1587.4米之间,被誉为气净、水净、土净的“三净之地”。保护区内植被茂盛,森林覆盖率达95.8%,同时也是上海黄浦江最重要的水源地。
“近年来,我们一直在加大对安吉小鲵的保护力度。”俞立鹏说,除了继续加强整个保护区森林资源的管护,还坚持对安吉小鲵的生活习性、种群数量、动态变化等进行科学监测。
“我们设了两个护林站和一个哨卡,并将‘千亩田’湿地周边的通道用木栅栏围起来进行防护,减少人类活动对湿地生态环境的影响。”俞立鹏介绍,“千亩田”所在区域,与浙江天目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交界,天目山保护区辖区是实验区,附近还有个“临安千亩田农家乐”,一到节假日就会吸引很多游客。为了减少人类活动对安吉小鲵及其栖息地的影响,去年通过省级林业主管部门协调,保护区对农家乐实施了搬迁。今后,农家乐将会被改造成管护监测站。高山湿地“千亩田”已经被龙王山自然保护区划为核心区,以后将不允许游客和单位进入。
“2008年以来,保护区和科研机构还通过人工孵化养殖放归,减少幼体大吃小、强吃弱的互相残杀概率,几年下来累计放归安吉小鲵亚成体800余条,力争扩大种群数量。”俞立鹏介绍,近年来,保护区管理处与浙江省自然博物馆等科研单位合作,研究监测安吉小鲵的资源现状和种群动态,为有效保护、科学管理、可持续发展安吉小鲵资源提供依据。
“龙王山省级自然保护区升级为安吉小鲵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后,将提升对保护区内野生动植物资源的保护和管理,促进水源地、天然林和安吉小鲵、银缕梅等珍稀濒危动植物的保护。”安吉县林业局相关负责人表示,今后4到5年,保护区将与浙江省自然博物馆、浙江大学等技术支撑单位携手,按照浙江省林业厅启动的“浙江省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抢救保护行动工程”,开展安吉小鲵的保护和监测、银缕梅的扩繁和回归等抢救保护建设工作。
(本报安吉8月22日专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