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米收购案宣判,泰国最高法院向英拉下逮捕令

2017-08-27信息快讯网

8月25日,全泰国的目光再次聚集在前总理英拉·西那瓦身上。人们都在等待,泰国最高法院就她执政期间在大米收购政策执行过程中涉嫌渎职和纵容贪污一案会作出怎样的判决。

 

大米收购案宣判,泰国最高法院向英拉下逮捕令-信息快讯网

然而人们等到的不是最后的判决,而是对英拉的逮捕令。泰国最高法院宣布,英拉称自己因耳水不平衡造成头晕,希望延后宣判。法院认为英拉意欲“逃案”,因此对她发出逮捕令。本案的宣判也被延至9月27日。

不少媒体更是纷纷报道,其实英拉已经离开泰国,到了阿联酋迪拜。从担任总理,到接受审判,再到流亡海外,英拉似乎正在重复哥哥他信的人生。

坚称收购大米“不后悔”

今年7月,泰国最高法院宣布结束长达两年的听证期,决定于8月25日对英拉的大米收购案作出判决。8月1日在最高法院作结案陈词时,面对9位大法官,英拉抽泣着说:“作为一名出生在外府的普通女人,我了解农民的疾苦。要扶助农民,这就有了大米收购政策。当时农民收入增加,他们的子弟可以继续上学。我想我此生为了农民推出这一政策,是非常值得骄傲的事。”

大米收购政策是英拉任总理期间推出的一项惠民政策。在2011年举行的泰国大选中,英拉领导代表平民阶层的为泰党赢得选举。竞选期间,英拉向选民承诺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其中就包括上调大米收购价格。执政后,英拉兑现承诺,将大米收购价提高至每吨1.5万泰铢 (约合455美元),比原来的收购价增加了大约50%。

泰国城乡差距很大,作为粮食产地的北部和东北部则是大片农村,发展相对落后。英拉政府推出的大米收购政策使这些地区农民得到实惠,因此当地民众也成为英拉的主要支持者。

但这项政策却遭到了当时的反对党民主党的强烈批评。民主党认为,大米收购政策在执行中充斥着腐败。

2013年下半年,泰国因特赦法案问题爆发政治危机,反对派组织大规模示威集会要求英拉下台。最终,泰国宪法法院于2014年5月以滥用职权、违反宪法为由解除了英拉的总理职务。

英拉去职后,因大米收购政策受到追究。2015年2月,泰国总检察长办公室正式向最高法院提起针对英拉的刑事诉讼,认为她在大米收购政策执行中违反刑法和反贪污法,造成粮食囤积与国家损失。长达两年的听证庭审就此拉开帷幕。

在这期间,英拉一直否认指控,称自己“是无辜的,会坚持到底”。同时,她仍经常走访泰国北部和东北部地区,并与支持者互动。

虽然不再担任总理,英拉在泰国民众,特别是在东北地区民众中仍有较大影响力。支持者甚至为她创作了歌曲《越拼越美丽》。当然,英拉的反对者也在社交媒体上讽刺她作秀。

成也哥哥,败也哥哥

《越拼越美丽》 中有一句歌词,“英拉,他信总理的妹妹,如同天地注定,她也要当总理”。正如这句歌词所说,英拉的从政与哥哥他信息息相关。

他信可以说是泰国政界最具争议的人物之一,深深影响着泰国最近十几年来的政局。

2001年,他信和他创建的泰爱泰党在大选中获得压倒性胜利,他信随后出任总理。上台后,他进行一系列改革,成功带领泰国走出金融危机。在2005年的大选中,他信连任成功,成为泰国自1932年实行君主立宪以来第一位真正做满4年任期的民选总理,也是第一位成功连任的民选总理。

然而这种“大好气象”在2006年突然生变。当年1月,他信在国会推动修改 《泰国电信法》,将原有法律条文中外国法人可在泰国电信企业中占有股份的上限从30%提升至49%。而就在几天后,他信家族将名下企业、泰国最大综合电信运营商西那瓦集团48%的股份出售给新加坡淡马锡集团,交易额达738亿泰铢 (约合22.2亿美元)。

此事被反对派指责为滥用职权,并引发了持续的抗议示威。2006年9月,他信政府被军方政变推翻。2007年,泰国宪法法院判决泰爱泰党在大选中舞弊违宪,责令其解散。而他信本人则长期流亡海外。

尽管他信已经不在泰国,但他的影子却时时留在泰国政治中。2011年5月,作为泰爱泰党继承者的为泰党提名此前并未从政的英拉为总理候选人。同年7月,为泰党赢得大选,英拉随后出任总理,成为泰国第一位女总理。

然而,作为他信势力的代表,成为总理的英拉没能逃脱与他信相似的命运。2013年11月,泰国国会下议院通过由为泰党提出的特赦法草案。这份法案使他信等政治案嫌疑人可以得到赦免,因此遭到在野党民主党和其他反他信力量的强烈反对。泰国政界的派系之争再次被点燃,最终,军方再次发动政变推翻了为泰党政府。

他信和英拉的祖籍在中国广东省梅州市,英拉的中文名叫丘英乐,他信也有中文名,叫丘达新。他信和英拉的曾祖父丘春盛大约在1860年来到泰国。随着泰国军政府许诺的2018年大选日益临近,这一家族是否还会有人站出来从政,人们拭目以待。

新华社记者 杨舟(据新华社曼谷8月26日电)

©2014-2024 dbsqp.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