汤显祖墓葬具体位置得到确认

2017-08-29信息快讯网

 

汤显祖墓葬具体位置得到确认-信息快讯网

汤显祖祖母魏夫人墓志铭碑文(局部细节图),墓志铭由汤显祖亲自撰文或书丹(拼版照片)。新华社记者刘茜摄

“一开始,我们发掘出6方墓志铭,可以追溯到与明代戏剧家汤显祖有关的家族成员。这次,根据现场考古发掘成果,并结合文献记载,汤显祖墓基本得到确认。”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院长徐长青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昨天,江西省文化厅、抚州市人民政府召开新闻发布会,宣布汤显祖家族墓园考古成果。

据悉,经国家文物局批准,2017年5月开始,江西省文物考古研究院与抚州市文博部门共同对抚州市临川区文昌里汤显祖家族墓园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工作。至今,考古工作者在文昌里灵芝园内共发现明清时期墓葬42座,出土墓志铭6方,从墓志铭及盖棺石铭文分析,灵芝园即为汤显祖家族墓园。

墓园、墓园建筑和汤氏家族墓群共同构成了此次发掘的重要收获。更重要的是,考古发掘基本弄清了汤显祖家族成员墓葬的分布规律和特点,基本确定了汤显祖墓葬的具体位置,并通过对墓志铭的释读,还获得了一些修正固有认识的新材料。

汤显祖墓为一夫二妻形式

自1616年起,汤显祖墓历经多次毁建,从第一次明末清初(1645年)毁于战火到康熙庚午年(1690年)复建,第二次太平天国(1858年)毁于战火到光绪二十九年(1903年)复建,而第三次修缮(1957年) 更是在第二次重修的基础上进行的。

徐长青介绍,根据历史文献、墓园内历代祭祀和损毁以及考古发掘资料综合分析,基本可确认4号墓即为汤显祖墓。

结合考古发掘结果看,到目前为止,共发现墓葬42座,其中明代墓葬40座。从墓园所葬汤氏家族成员排列规律看,3号、4号、18号与11-12号墓同属一个辈分,因18号与11-12号墓已出墓志铭,墓主人身份分别是汤显祖第一夫人吴氏墓和汤显祖弟弟汤儒祖(少海公)与其夫人潘氏的双室合葬墓,而3号和4号墓又为一夫二妻的埋葬形式,要符合娶妻两人以上的条件,唯有汤显祖与其弟汤凤祖两人。

在墓园考古过程中,4号墓所在位置发现刻有“汤临川玉茗先生墓”“玉茗公墓”的压棺石和“……義仍汤公之墓”的残墓碑,均是反映与汤显祖身份有关的信息。此外,发现的40座明代墓葬中,除自然垮塌和因盗掘局部损毁的墓葬外,唯有4号墓遭到人为全面的破坏,这与汤显祖墓在1966年遭毁灭性破坏的事实完全符合。

综上所述,灵芝园内的4号墓为汤显祖与第三夫人付氏的双室合葬墓,3号墓为汤显祖第二夫人赵氏墓葬,既符合历史事实,也与考古发掘所揭露的遗存相吻合。

家族成员首次被考古证实

通过对6方墓志铭的释读,可以确定汤显祖家族成员的身份,包括汤显祖高祖母、高祖、祖父、祖母,以及大弟、弟媳等。所出6方墓志铭行文、体例基本一致,主要包含人物生平、族谱关系等内容。

根据汤显祖祖父汤懋昭(号酉塘)与祖母魏夫人墓志铭所书,尚质、尚贤二子均出自魏氏,纠正了《文昌汤氏宗谱》所记载的此二子分别为李氏与魏氏所生的谬误,弥补了传世文献记载的不足。

在发现的总计42座墓葬中,券顶砖室墓33座,小型平顶砖室墓7座,石盖板墓葬2座,除一座朝向相反外,墓葬方向均坐西朝东,墓群整体基本沿原灵芝山东坡向下排列,错落有序。

徐长青介绍,依据明朝中晚期的丧葬习俗,当时的墓穴都较小,一般放一两件衣物,文人雅士则会随葬一些生活器具,如砚台等。此外,盖棺石是宋明时期抚州当地的文化特色之一,即当地人会在墓葬券顶上加一层2米多长的青石板。

此次汤显祖家族墓园的考古发现,对于“汤学”和明史研究等具有重要意义。下一步,当地政府将按照“长短结合”方式推进墓园的保护利用工作。

©2014-2024 dbsqp.com